生活节奏快,情绪起伏不定,近些年来,人们普遍感受到身上有一种让人透不过气来的压力,心理亚健康开始被认为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大重要因素。昨天上午,县团委、县红十字会和县心理协会在春晖公园前举办了一场迎接“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节”的咨询活动,赢得了不少路人驻足。
张女士的孩子马上就要面临高考。在咨询台前,她想了解的是临近高考,孩子总是表现得很烦躁,应该怎样去减轻孩子的负担?“我现在都不知道怎么跟孩子交流,总觉得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生怕一不小心影响了他的状态。”张女士问了一个很多家长想问的问题。通过对张女士和孩子在平时生活中一些细节的了解,心理咨询师陆慧芳分析了个中缘由。
在国内,高考确实是大部分学生不能绕过的坎,很多家长都会在高考前几个月给孩子提供更好的饮食,更多的关怀,营造出一个比以往更舒适的环境。但实际上,很多情况下,这反而给孩子施加了压力,家长应该表现得和往常一样,不要过多地去改变以往的生活。“其实,出现这个情况,需要调整的更多的是家长们的心态,而非孩子。”陆慧芳总结说。
另外一个有代表性的案例也是关于孩子的学习:李女士的孩子正上五年级,但对学习没有兴趣,自己想知道怎么去改变它。
对此,心理协会发起人之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熊升东表示,在日常接触到的案例中,这是最有代表性,也是最多人来咨询的一个问题,说明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非常重视。“但其实很多问题的产生有它不为人知的一面,往深处说,这是孩子和家长、孩子和老师之间沟通出现问题的表象。”熊升东认为很多情况下,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是因为他的注意力被其他的事情所占据。
比如李女士的孩子在早些时候喜欢和李女士说些学校发生的趣事,但有几次因忙于工作,没有及时倾听,使得孩子与她沟通的欲望被压制,孩子在潜意识中会觉得母亲不关心自己,会在不经意中影响到她的注意力。诸如此类,一个人心里的想法多了,注意力就会被分散,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没有办法激发起来。当一个人心里没有压着的心事,学习自然成为他专注的目标,兴趣也就因此而来。
除了关于学习的问题,还有市民前来咨询平时生活条件很不错,但就是没办法开心起来等问题,对此,参与咨询活动的几位心理咨询师也一一为他们做了针对性的分析,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合适的调整方法。
心理协会理事长刘光耀最后表示,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多渠道、多方面地向大众传达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把心理咨询当作一个人正常的需求,让人们能卸下身上的压力,让生活充满欢乐,也让社会能少一些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