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我是司号手
www.dqnews.com.cn 2015-05-08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一书封面上有位矫健的“红军小号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无数热血男儿为之神往。1972年1月,吴学良(前排左一)就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城关镇(现乾元镇)首届民兵司号集训,领到了一支黄灿灿、沉甸甸的军号。

  1972年的元旦刚过,时年17岁、参加工作还不满一年的吴学良接到任务,被单位派去参加民兵司号集训,地点是在务前街,集训人员都是从各个系统抽调来的,大家各自带了铺盖,吃住都在那里。领到军号以后,一开始的新鲜感稍纵即逝,随之而来的是军营生活的枯燥和艰苦。

  “每天早上5点就要起床了,然后跑步到百梁山训练吹号,完了再跑步回到驻地,之后才能洗漱、吃早饭。最难受的是每天早上起来练习时,都要憋着夜里的尿,据说这样可以练成一口气。大清早的既要憋尿还没早饭吃,实在是吃不消。”吴学良说,教官是从部队派来的,很严厉,每天清早都守着大家不让小便,于是教官和他们之间就上演了一出出“猫捉老鼠”的好戏。“后来我们想出了对策,后半夜三四点就起来小便,只要有一个人起来了,就会把大家叫醒,如果等到起床号吹响了再去小便,被教官抓到了是要受罚的。”

  那个年代,通讯远没有现在发达,向一支队伍下达命令不能只靠人传人,所以小小的军号能传递好多种命令,什么起床号、吃饭号、休息号、隐蔽号、紧急集合号,作为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司号手,吴学良把这些全部牢牢记在了心里,至今,他还保留着一个工作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集训的内容。

  那次集训结束以后,军号都分发到了个人,吴学良还经常爬到单位附近的山上去吹号,一段时间内成了他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他说,吹号要运用丹田之气,这对身体也是一个锻炼。他今年61岁了,退休后身板硬朗,精神头很足。以前在工厂做了几十年的电焊工,其中有一项工作是气割,人要蹲在地上拿着气割枪将钢板割开来,有的人蹲久了就会气喘吁吁,线也割不直了,而他总是能够气定神闲,割出来的钢板线条笔直,像机器剪切的一样,这和他年轻时吹过军号不无关系。

  吴学良说,当年一起参加集训的人里面,他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一眨眼,大家都已过了退休的年龄。这张珍贵的合影照,也许很多人都没有保留下来,他现在想把这张照片登出来,就是要让当年一起参加集训的人都看到,一起回味那段难忘的经历。

作者: 记者 陈德明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