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清摄影 >> 德清图库
文字:   打印

这张“儿童节”合影摄于49年前
www.dqnews.com.cn 2015-04-24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49年前,也就是1966年的六一儿童节,楼阿珍还非常年轻。那天的中午时分,她就在德清裕纶丝厂(德清丝厂前身)的托儿所前,开心地看着半岁大的儿子拍照留念。

  转眼49年过去,如今拿着这张老照片的楼阿珍已72岁,头发也稀疏花白了。但看着照片的她却满眼笑意,似乎回到了从前的时光。照片中虽然只有儿子,但同样让她有着美好的回忆。

  “那时候很少有机会拍照,这张照片上,大概是我儿子最小的样子了。”看着当时才半岁大的儿子,楼阿珍又笑了,她说儿子像他爸爸,小时候长得可爱,大了挺帅,现在五十岁了,还是很潇洒。

  指着照片上最右边坐车上的小男孩,楼阿珍笑着说,那就是他儿子陈俨。在她记忆中,那是儿子唯一一张“六一儿童节”的照片。看着近期不少老照片的故事,楼阿珍也想起了这张照片。“这照片是很普通的,但我们觉得很珍贵。”楼阿珍颇有感触地说,这张照片也得来不易,让她和儿子特别珍惜。

  “当时我们没印照片,直到七八年前,这张照片登在了报纸上。”时间转眼即逝,楼阿珍可能都快忘了这段记忆,一次偶然看报纸,她又看到了这张照片。她说,有一年的《湖州日报》也在征集老照片的故事,这张儿子在托儿所前的合影恰巧被刊登了出来。“这不是阿俨的照片吗?”当时楼阿珍非常惊喜,原来当初一位老同事印了这张照片,还一直保存着。“当年没留下,现在可要留好了。”于是,楼阿珍拿着报纸马上去照相馆翻拍了一张,并一直由儿子保存。

  “照片上有三个阿姨,十五个小孩。”这张照片,楼阿珍看了无数遍,对照片上的人数自然很清楚。她回忆,当年她在丝厂上班,就把只有半岁的儿子放进了厂里的托儿所。很意外的是,那年的六一儿童节,厂里请人来拍了这样一张照片。

  楼阿珍记得拍照的时间是中午,一个男的照相师傅带着一款老式照相机来的。“还是要把头伸进去,头上罩块布的那种。”照相师傅选择了托儿所旁边食堂前的空地,8个孩子坐坐车,4个孩子站着,3位阿姨还一人手里抱着一个。刚好又是下班时间,楼阿珍和其他妈妈们就站在照相师傅后面看着,逗孩子们笑。很快,照相师傅按下了快门,定格了当时的场景。

  就在最近,楼阿珍与几位老同事又说起了这张老照片,几位孩子的妈妈都兴奋地来找她要翻拍。“大家都很怀念这段日子,也是孩子们很好的留念。”对妈妈们来说,岁月流逝,童颜不再,但这张照片却记录下了孩子的曾经,看看也开心。

作者: 记者 杨晓燕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