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网专题 >> 新闻记者基层行 >>
文字:   打印

夜访三桥早园笋市场
www.dqnews.com.cn 2012-03-16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凌晨4点半的武康三桥集镇,夜色依然灰暗,天空中挂着几颗星星,一盏盏路灯闪着橘黄色的光,大街上空荡荡的,一切显得很静谧。

  夜访的兴奋劲,依然没抵挡早起少睡的困倦,一路过来,记者眼睛涩得难受,哈欠连天。而每年12月底至来年4月底,整整4个多月时间,同车的城管三桥执法中队中队长宣川良及他的队员们几乎每天都要经历这样的“早起”。

  沿着三莫公路穿过集镇,终于抵达三桥早园笋市场,车在门口缓缓停靠。从车内钻出,刺骨的寒冷迅即袭来,一哈气缕缕白雾便升了起来。

  挨着市场大门的是张一米长的木桌,桌上放着四把热水壶、一叠一次性杯,两块分别写有当日天气情况以及笋价的小黑板斜靠在水壶上。不时有人过来瞧看,并倒杯热水暖身。女城管陈斌斌隔会儿就过来掂拎下水壶,发现没了水,就立马给续上。

  装着笋的三轮电瓶车、摩托车、面包车从公路两侧不断涌来,在城管、交警、路政等联合执法人员的协调下,缓缓驶进市场。夜幕下,黑乎乎的市场内看不清楚,只听到闹哄哄的声音。

  一边搓着冰凉的手,一边走进市场里头,记者才发现,早园笋交易已迈入当日的高峰期。从大门口径直往里足有50米长的通道两侧,一袋袋早园笋摆得满满当当,再往外的空地上,车子一辆紧挨着一辆,笋农们则一律站立在笋袋和车子中间,观望并等待着。打着手电的收笋商贩们,则一家一家地打量,看到中意的,就与笋农商量起价钱来。

  如果,刚进来的载笋三轮在通道中间停顿,执勤的城管队员马上会过来,帮其拉到通道两侧的空地。整个市场既热闹又有序。

  春节上来,天气一直寒冷,笋价持续高位,不过,这几天,市场里的价钱可是一天几个样了。前天笋价平均10.5元/斤左右,昨天凌晨就掉到9元/斤了。不过,从笋农们不断谈笑的表情中,记者断定,对于当天这个价钱,他们还是满意的。“价钱啊,还行!去年3月初已经掉到5块了。”59岁的胡志宝是民进村的笋农,承包了10亩竹地,今年8亩为砻糠孵笋。交谈中,胡志宝前面的两大袋笋被商贩挑中,他使劲拎起笋袋来到商贩的卡车旁,过秤后,帮着搬进卡车厢,随后,高兴地从商贩手中接过三张红色大团圆和15元零钱。他告诉记者,今年天气冷,产量比去年减少了两成多,但是,德清的早园笋,名气大,卖得起价钱,尤其是砻糠孵笋后,天冷挖笋心里可是热乎得很。“每年毛利润大概十万元。”他一边两食指交叉比划,一边笑着说道。

  瞅着一袋袋笋根朝外、笋尖朝内整齐叠加的早园笋,记者这个外行人,真看不出孰好孰次?收了几十年早园笋的阿虎老板,就是这方面的顶尖高手。只要一拎、手电一打量,整袋笋的品相好坏,在他的“火眼金睛”下,一目了然。“先看笋根,要粗大白嫩,再看笋长,要粗短圆润,拎起来掂掂重量,是查查笋上带了多少黄泥。”他自豪地说。上柏人阿虎老板每天凌晨都是最早来三桥蹲点的笋贩,品相较好的笋,几乎都被他收走。市场内的笋农大户没一个不认识他,他们坦言,笋要是能被阿虎老板看上,那就不愁卖,再大的量,他都“吃”得进。记者发现,阿虎老板当天的收获不小,蓝色的卡车厢内已经装满,足有4000斤。早园笋旺季,阿虎老板家里还雇着八名短工,收来的早园笋载回家,还要再按大小好次分类、装箱,统一标上德清“山伢儿”品牌,然后再分别运往江苏、上海等地,走进城里人的餐桌。

  早园笋交易虽然闹猛,但持续时间很短,一般从凌晨4点至6点半,最多也是三个多小时。可是,这么短时间内,三四百户笋农,以及成批的商贩,汇集在一起,交通秩序和交易秩序一直是城管部门关注的焦点。自从三桥早园笋市场成立以来,宣川良和队员们就揽下了每天早起维护秩序的“苦差事”,在管理中,他们还心甘情愿做起了供应热开水、打扫厕所、提供笋价和天气情况的义务劳动。“笋农每天这么早卖笋,辛苦呀,能帮他们做点事,我们心里挺开心的。”

作者: 记者 祝丽萍 通讯员 姚佳期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