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德清新闻网投稿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文字:   打印

毛线复出市场
www.dqnews.com.cn 2011-12-19 德清新闻网

  三个一帮,四个一群,孵在温暖的太阳底下编织毛衣,已成居民生活小区冬日一道风景。一度被人们淡忘的毛线编织,又开始在现代人手中翻新起来。

  凡是上点年纪的人都有印象,上世纪80年代初,穿毛衣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还真是一件奢侈品,而90年代初,女人们似乎有空的时候都爱打毛衣,市场上什么“开司米”,什么50%、70%、100%的羊毛线应有尽有。女孩织给男孩的毛衣被称为“温暖牌”。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为图省事儿和快捷,更愿意选择机器编织,或到商店去买现成的穿,很少再看到手工编织。

  时下,却又刮起了一股“打毛衣”的复古风,这一针一针,一行一行的耐性活,又被许多人喜欢上。一度被人淡忘的毛线编织,为何又“火”起来呢?

  日前,记者在吉祥花苑一花园内看到,三四个妇女围坐着边拉家常边织毛衣。退休在家的金女士,最近每天忙完家务活就织毛衣。金女士说,以前闲在家里无聊时就招呼朋友打麻将消磨时间,现在跟大家一起织毛衣,一起聊天,还能交流一些编织针法,今年已经为小孙子打了2套毛线衣裤。金女士指指旁边的姐妹说,以前住在同一幢楼里也没有交流,现在成了织毛线朋友,很开心。记者发现金女士正在编织的毛线看上去有点旧,她说,家里的旧毛衣很多,放着不穿也浪费了。早上出门锻炼比较冷,我就拿来拆了给自己织件外套挡挡寒,变废为宝。

  而很多人再次自己动手织毛衣,不仅因为划算,毛衣质量能有保证,他们更把编织当作了一种生活乐趣来享受。在机关工作的金女士认为,现在书店里编织书籍很多,要啥款式,买本看看,蛮容易。她解开外套,指着里面的驼色低领毛衣告诉记者——喏,这是上星期自己织的。吴女士先是到店里看款式,记牢样子,回家后自己动手。店里买买要600多元,自己织织只要300零点,便宜一半价钿。吴女士给读幼儿园的女儿织了一条连衣裙,穿出去大家都说和买来的差不多。吴女士说工作时整天与电脑打交道,回到家听听音乐、织织毛线,亲手把一团毛线变成一件精美的毛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毛衣编织已成为一种劳动、一种运动、一种生活的调剂和一种生活的享受,由于很多人重新拿起了针和线,给家人和自己织起了毛衣、围巾等保暖衣物,所以,各家商店的毛线卖得特别好。

  武康兴康路一家毛线店店主说:“今年毛线俏,没想到一直较为冷淡的毛线因为冬衣的涨价重新热起来。自己动手编织,给自己创造一份快乐和闲适的同时,更把对家人的情意织进衣物之中,这也是打着‘温暖牌’的传统手工编织能再度受到人们欢迎的原因之一。”

  另据县中医院医生介绍,打毛衣时,两手的手指、手腕、手臂、肩关节都在不停地运动着,这就锻炼了上肢的肌肉、关节,使局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每天坚持打适量的毛衣,对治疗神经衰弱、肩关节炎、上肢骨折后遗症、手指麻木、肌肉萎缩等疾病具有明显的作用。经常活动手指关节能健脑,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 编辑点评

“毛线复出市场”还能读到什么

  这是一幅极平常又极有情趣的街景图。也许,也只有在今天这个转轨年代才能看到的景象。景象的背后是人们微妙的心路历程变化。

  从市场角度看,近十年来,毛线商品这个昔日百货商店中的主角,似乎已经淘汰出市场。然而,近来却又有卷土重来之势,显然有其经济因素。算一笔账,自己动手当织女,约要便宜一半。你想,今年冬天成衣价格大幅上涨,尽管主要原料棉花价格回落,但要传递到零售商品,起码要在半年甚至一年以后。作为家庭主妇,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以应对行情的变化。

  其实,经济的本质是文化。从文化角度看,它是一种对传统生活的认同。现代城市住宅阻碍了邻居的交往,于是,通过打毛衣,可以增进交流,找到共同乐趣。此中,也传递出一个信息,什么样的房产品才能真正切合消费者内心需求,什么样的小区才能真正“养住”人心。

  现在市场上叫人不放心的商品不少。一种商品从原材料到成品,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自己动手环节越多的东西就越放心,自己用过越多的东西就越放心。于是,一有闲功夫就尽可能地自己动手。在诚信遭遇危机时,这种现象不足为怪。

  这是一条深藏着很大的信息量的新闻。从生态角度看,它是自觉的环保行为;从健康角度看,它又是一种养生行为;从亲情角度看,它还是一种感情寄托……细微之处,记录了人们心路迁徙的痕迹。

作者:记者 徐敏霞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