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
11月21日,初冬的早晨带着阵阵寒意。但在德清最西端的山村南路村,何林琴阿姨的心里却是暖暖的,因为今天县里专业的文艺工作者要来村里,困扰自己许久的难题就快找到答案了。
自从6月份村里成立了文艺小分队,何阿姨忙里忙外,创作编排了《看看南路新面貌》、《说说党的政策好》、独唱《红梅赞》等节目,还在县城武康千秋广场表演过,但何阿姨心里并不满足,最近她琢磨着要把山里人砍毛竹、拉毛竹的神态、动作通过舞蹈形式表现出来,可是音乐怎么配她却不懂,听说县里的老师要来,一大早何阿姨就赶到了村里日常排练的地方——崔氏宗祠。
上午九时,县戏剧曲艺家协会、县文化馆的四位专业老师一到村里,何阿姨赶紧迎上前去,一边摆动作,一边迫不及待地说:“你们来了我就放心了,这个节目的动作我是不怕的,就是要请音乐老师帮忙配乐,这个节目要是能搬上舞台,那我就开心了。”在详细听取了何阿姨的想法,看了她展示的动作以后,县文化馆音乐干部王侃说:“何阿姨,你这个反映山村人民劳作的舞蹈很有特色,不过场景和音乐都需要重新构思和编排,我们一定会和你一起努力的。”
11月23日,由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县文化馆干部组成的另一批文艺工作者来到了筏头乡后坞村,在与村干部、村文艺骨干的座谈中,他们反映了自己的文化诉求:后坞村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反映山村民俗的“年猪饭”去年以来已吸引了大批杭州游客。下个月“年猪饭”活动又将启动,他们希望在开幕仪式上搞一台文艺演出,把村里的文化元素、旅游元素融入节目,进一步打响后坞“年猪饭”的旅游品牌。文艺工作者们当即表示,将帮助村里创作、编排节目,争取为村民、为游客献上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
此次专业老师的进村,源于我县于近日启动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文艺工作者基层行活动。在全社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际,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文广新闻局适时推出了此项活动,组织了近60名文艺工作者,分6个小组进驻30个单位(14个村,10个社区,6个企业)开展调查摸底、结对帮扶,切实履行文艺工作者职责。
据了解,此次活动将历时一个半月,每组的任务是:开展一次座谈培训活动,撰写一篇体会文章,形成一个议题,扶持30个群众文艺团体,培养600名文艺志愿者,开展一次大比武活动。而我县文艺工作者们也是憋足了劲,纷纷用相机、微博等记录所见所思。11月21日那天,德清文体微博群关于此次基层行的微博帖子多达35条,且图文并茂。文艺工作者们表示,在此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他们将满怀对基层群众的情和爱,把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带进门、送进家,做到每走一个基层单位,带去一项文化活动,服务一片群众,形成一支文艺志愿者队伍,同时紧盯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创作编排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高质量文艺精品力作。
|
|
|
|
|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
新闻热线 0572-8072070
热线传真 0572-8073282
投稿邮箱 tougao@dqnews.cn
联系地址
德清县武康中兴南路249号
德清新闻网编辑部
邮政编码 31320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