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德网专题 >> 新闻记者基层行 >>
文字:   打印

锣鼓响喧天 红绸舞翩跹 南路歌舞队吹来山村新风
www.dqnews.com.cn 2011-09-16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浓重的夜色渐渐降临在德清西部山区南路村。忽然,从溪北村和美乡风馆内,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喜庆锣鼓声,具有爆发力的锣鼓声从这里传出去,在山村里回荡着。

  听到开场锣鼓后,溪北的村民就知道,每周三次的由村民自发组织的歌舞队要开场了,一些村民开始陆续向原来的崔氏祠堂,现在的溪北村和美乡风馆走去。

  6时20分,溪北和美乡风馆内的乡村舞台上,已经聚集了歌舞队的大多数成员。舞台上的两盏灯照射出明亮的光,歌舞队成员正在一块幕布后更换“行头”,准备在开场锣鼓后开始今天的排练。

  敲锣鼓的汪士生老人今年已经是80高龄,但敲起锣鼓来还是那么带劲。“我敲锣鼓已经好几十年了,我喜欢的就是这份闹热,遇到村民有结婚什么的喜事,我都会去为他们敲锣鼓。”老汪这么说。

  开场锣鼓结束后,歌舞表演开始了。在音乐的伴奏下,一场场具有山村泥土气息的排练,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观看。今天的排练一共有十多个节目,每个节目,歌舞队员都要到幕布后更换一套表演服装。采茶舞、腰鼓舞……红绸飞舞,舞出了山村新风的亮色。记者了解到,这些节目大多是歌舞队成员从光盘中、电视中学习来,有些节目的歌词由当地退休老教师编写,比如快板等,内容朴实,有《说说南路新变化》等,讴歌新农村建设、和美家园建设后山村的变化和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等。

  “从今年5月份开始,她们每周二、四、六都坚持排练。”正在观看排练的村民俞雪林笑着说,“我还真佩服她们的这种精神。十几个节目,每个节目都要换衣服,这些表演服都是她们自己掏钱买的。”

  “村民们都喜欢来看她们排练。”退休老党员崔连法一边看着演出一边说,“这样的自发活动真的很好,让我们山角落里热闹了不少。自发排练歌舞,锻炼了身体,为山村带来了新风尚,搓麻将的也少了,还可以为村民带来节目表演,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由少到多,台下的村民观众队伍也越来越大。村民们不少都自己带来了长凳或者竹凳,就在那里边拉家常边欣赏节目排练。几个年幼的孩子挥舞着发光玩具手枪冲上了舞台,却被爷爷奶奶追着拦腰抱了下来。

  南路村妇女主任告诉记者,“从刚开始时只有14个人,现在已经发展到了30多人的队伍。歌舞队成员都是山村的村民,这个是后洪集镇上开小店的崔建琴,今天来排练,小店生意交给她老公了;那个是开笋厂的老板娘,成员大多数白天在厂里上班,晚上抽出时间来排练。大家热情都很高,添置了十几套表演行头,还到附近的村里去表演,受到了山区群众的欢迎。”

  歌舞队的负责人是这里的村民何林琴。“我们歌舞队大多是四五十岁的山村妇女。”何林琴这样说,“有了和美乡风馆这个地方,从5月份开始每周排练三次,一到时间大家都是骑着电动车或者开车来参加排练,风雨无阻。一到正式表演的时候,还有来自福水、横岭等更远的山区妇女来加入我们的队伍。参加了歌舞队,每周活动三次,身体也锻炼了,大家在一起活动,也开心了,还可以为当地群众提供歌舞表演。”

  采访结束离开这个小山村时,山村自发歌舞队的排练还在进行中,溪北村和美乡风馆内还是灯火通明。音乐声渐渐远离,远远望去,乡村舞台的灯光在山区浓重夜色中盛开着,像一朵暖色的花。

作者: 记者 张海滨 通讯员 冯斌 文/图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