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德清新闻网投稿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
文字:   打印

汪刺鱼频频发病 急煞三林村养殖户
www.dqnews.com.cn 2011-08-26 德清新闻网

  昨天上午,初入禹越镇三林村,触目皆是葱绿。除了绿油油的稻田外,还有成片的鱼塘。“三林村是名副其实的农业村,农业生产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近几年,农民搞起了特色水产养殖,也干得风风火火……”刚坐下,村支部书记沈炳奎就向我们打开了话匣子。凳子还没坐热,书记才介绍了个大概,村里有名的汪刺鱼(学名黄颡鱼)养殖户周林峰就“闯”了进来。

  见大家一脸愕然,周林峰赶紧道出了“闯”进来的原委。这几个月,他养的汪刺鱼频频发病,鱼身出现出血、烂皮等病症。最多的一天,仅他承包的20亩鱼塘就死了将近一千多条汪刺。能用的法子全用上了,仍不见有起色,无奈的周林峰只好找村干部帮忙想办法。

  据说,除了周林峰的鱼塘,其他村民养的汪刺鱼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今年村里养汪刺的养殖户多了好些。鱼儿发病可不是小问题,我们先去鱼塘看看再说。”三林村管农业的村干部王利华提出去现场看看。

  换上了套鞋,记者随村干部和周林峰一同前往。一路上,周林峰告诉我们,阴雨天塘里的汪刺几乎都不吃食。果然,记者在塘面上看到大片漂浮着的饲料,静静观察了十多分钟,确实很少看见汪刺上来吃食。

  由于晚上睡眠时间很少,周林峰的双眼布满了血丝。他摇摇头无奈地说:“汪刺发病不说,这种天气鱼儿缺氧,晚上我跟妻子根本不敢睡,每隔一两个小时就得到塘上巡查一番。”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鱼儿频频发病?检测水质中亚硝酸钠、氨氮含量,用药改善水质,上网请教黄颡鱼养殖专家……几个月下来,光给汪刺用药的花费就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可周林峰和村里其他养殖户们仍然摸不着头绪,找不出病根。

  “照这样的情况下去,今年汪刺产量起码要减少20%,能保本就不错了!”说到这里,周林峰一脸愁苦,蹲在塘边抽起了闷烟。

  据周林峰介绍,附近沈有良养的汪刺鱼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给汪刺治病的经历也相似。记者来到鱼塘边的时候,沈有良正拿着一条病死的汪刺,与其他三位同样饲养汪刺的养殖户讨论发病原因。

  “今年这鱼实在养不好,办法用尽了也找不到病根。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养鱼也只是‘土弄弄’。目前,最缺的还是技术,要是能有专家来这里看看汪刺的情况,帮忙找找发病的原因就好了!”沈有良迫不及待地向记者道出心里的想法。

  整个三林村特色水产养殖面积达425亩,汪刺鱼近100亩。去年,汪刺鱼效益好,今年许多农户也加入养殖的队伍。谁知今年汪刺鱼不仅价格下滑,而且出现频繁发病的情况。眼看着辛辛苦苦养下的汪刺病死,难怪养殖户们要急煞了。

  王利华感慨地说,每年镇上、村里都会进行鱼类养殖培训,可鱼儿发病、死亡往往无法预测。为了帮助养殖户提高销量,村里也在考虑筹建合作社。不过,说到底,农民手头还是缺“技术”,只有真正掌握了技术才能把鱼养好,真正通过效益养殖来致富。
作者:记者 罗垚 通讯员 曹晓萍 实习生 张犁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