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德网之声
文字:   打印

新市镇成为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
www.dqnews.com.cn 2011-01-12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编 者 按
      最近,根据省政府办公厅有关通知,我县新市镇脱颖而出,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成为全省二十七个、湖州全市两个试点镇之一。这是一件令全县人民深受鼓舞、新市镇上下奔走相告的大喜事。那么,新市镇为什么能在全省叫响?列为全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又有哪些政策优势?为此记者来到新市镇,进行了采访。

蓄之既久  发之必速

      快过新年的新市镇呈现一派喜气洋洋的热闹繁忙景象。看得出,平素低调务实的新市镇,在不事张扬的背后,有着紧锣密鼓的工作热忱与创业激情。
      千年古镇,到处沉淀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孕育着勃勃生机。
  谁都知道,新市镇有着德清的“小上海”之称。
  新市镇自古以来就是浙北地区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交通便捷,经济繁荣,全镇总区域面积92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4个社区、1个居委会。2009年,全镇常住人口84569人,建成区户籍人口集聚率达到45.72%;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63.8亿元,财政总收入4.38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17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38元。
  近年来,新市镇相继被确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千强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浙江省中心镇、百强镇、文明镇、卫生镇、历史文化村镇、民间艺术之乡、体育强镇,湖州市十强乡镇,德清县副中心城市,2003年被省政府列入杭州湾城市体系规划。
  这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块沉甸甸的铜牌2008年被新市镇从北京捧回。这块金光闪闪的匾牌,既是新市千年古镇名扬中华的历史总结,同时又是继往开来新征程的发令枪,昭示着新市镇更加辉煌的明天就要来临。
  新市镇自2007年被确定为首批浙江省中心镇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科学规划,加快发展,中心镇发展的活力不断激发,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发展、人口集聚和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成效日益显现,已成为浙北地区经济和商贸重镇。

未雨绸缪  志在必得

  新市镇在今年向县政府的申请材料中写道:“我镇积极要求申报小城市培育试点,现将有关事项报告如下……”
  新市镇的优势何在呢?新市镇党委政府认为,首先是新市镇的区位优势突出。新市镇位于杭嘉湖平原、长江三角洲腹地,德清县东部,距杭州、湖州、嘉兴均50公里,离宣杭铁路、杭宁高速、沪杭甬高速均为30公里,距萧山国际机场80公里、上海浦东机场220公里,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并设有新市互通区,上海至莫干山风景区的高标准一级公路穿境而过,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绕镇达10余公里,交通便捷,地理区位极佳。经过几年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商贸、物流、旅游等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壮大,城镇的集聚辐射功能进一步提升,周边辐射人口近50万人。现正在合理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规划,按照集聚、集约要求,周边8个村全部向镇区集聚,全镇由287个居民点合并为38个,加快推进了人口集聚。
  区位优势是明摆着的,而新市镇的特色产业更加明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进一步集聚、提升发展粮油食品、新型建材、轻纺服饰、特色机电和医药化工等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引进和培育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和新能源等产业,主导产业占全镇经济总量的78.5%。2006年,新市工业园区被国家发改委核定为省级德清工业园区,批准规划总面积5平方公里,近期调整扩容近10平方公里。2009年,德清县委、县政府把德清工业园区作为全县三大工业集聚区给予了重点扶持,力争通过二至三年的努力,打造成全省一流工业园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型农业主导产业,已形成以特种水产、蚕桑生产、湖羊生猪、蛇类繁殖、蔬菜瓜果种植为主的产业格局,土地流转率达到60%。积极发展商贸、物流、特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镇内有仙潭市场、摩托车市场等各类特色市场6个,年营业额过亿的市场有3个,大型超市4家,二星级宾馆1家,四星级宾馆1家(在建)。2007年新市古镇作为旅游景点正式对外开放,依托京杭运河,大力培育临港物流产业带,提升发展现代物流业。
  完善的城镇功能也是新市镇的一大优势所在。按照统一规划、各具特色、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要求,完善公共设施功能,新市镇大力实施城镇建设“三年计划”,进一步完善路、电、水、通讯等网络,有线电视入户率100%。已建成日供水3万吨的自来水厂、日处理400吨的垃圾焚烧厂、日处理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消防队等公建设施。有公安、工商、交警、建设等部门县派职能站、所18个,工、农、中、建等银行金融机构6家,年存款余额21.35亿元。建有劳动保障中心所、便民服务中心、宣传文化中心、影剧院等公共服务场所。加大社会事业的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共有2所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3所幼儿园和1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拥有1所县级人民医院、1所镇级卫生院和镇预防保健中心。
  规划优势也不能不提。中心镇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规划。在新一轮德清县域总体规划中,新市镇继续被确定为德清县副中心城市。新市镇已编制的规划有:新市镇城镇总体规划(2004年),含镇域规划;新市镇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1999年);新市镇城西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年);德清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5年);新市镇城镇给水排水专项规划(2007年);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新市镇保护规划(2008年);德清工业园发展三年行动规划(2009—2011年);新市镇城镇建设三年行动规划(2009—2011年);新市镇土地利用规划(2010年)。另外,已委托浙江大学规划院编制新市镇城西地块城市设计、德清工业园(扩容)控制性详细规划、环西路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近期正在编制新市镇十二五规划、德清工业园区十二五规划。
  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扶持,也让新市镇申报小城市培育试点信心倍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市镇中心镇的培育和发展,将新市镇定位为县域副中心城市,加大了培育力度。县政府已出台倾斜政策,每年安排1200万元用于中心镇培育,主要用于推进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不包括房地产建设项目)。在用地、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等权限上加大了支持力度。
  新市镇根据上述情况,对照小城市培育试点标准,认为新市镇具备小城市培育的条件和优势,如果能够列入培育试点,必将进一步加快新市镇的人口集聚、产业集聚,使新市镇的区域中心地位、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真正成为浙北地区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特色明显、宜居宜业的小城市。 
  新市镇的申请材料于2010年10月19日正式向县政府递交。

省府批准  意义重大

  2010年12月下旬,省政府同意新市镇成为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通知随其它全省26个试点镇一同下发到各县(区)政府。
  根据通知精神,新市镇成为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将全面提升小城市管理水平。按照城市管理职能和小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将积极推进保留镇级建制、赋予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体制改革。在扶持政策上,将实施强镇扩权改革,完善小城市机构设置。允许试点镇在核定的编制总数内统筹安排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县政府部门派驻试点镇的机构业务上接受上级职能部门指导,日常管理以试点镇为主,其负责人任用、调整及工作人员调动,应书面征得试点镇党委同意;允许适度调整试点镇行政区划,拓展发展空间;在用地保障、金融服务、财政管理、税费分成等几方面都有一定的政策保障与倾斜。同时,省政府从2010年起建立每年10亿元的省小城市培育试点专项资金(暂定三年)用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功能区、技术创新、规划编制等项目的补助,与县建立的小城市培育试点专项资金共同支持试点镇加快发展。
  新市又一次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大好历史性机遇。

崭新格局  呼之欲出

  新市镇党委书记陈永明、镇长沈生章在获知这个消息后,欣喜之余,也感觉肩上的担子重量今非昔比。
  对照小城市的目标任务,新市镇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要补,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按照要求,新市镇要在2015年实现以下目标:
  ——建成规模。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以上,建成区户籍人口在6万人以上或常住人口10万人以上,建成区户籍人口集聚率在60%以上;
  ——经济实力。年财政总收入10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
  其它还有服务水平、管理体制方面的具体要求。
  为此,新市镇已经召开有关党政工作联席会议,专门研究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将努力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新格局。
  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小城市——新市呼之欲出。

作者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