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德清新闻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时政
文字:   打印

“智能设计”替代“人工试错”,催化剂开发从“3天”缩至“4分钟” 德清“最强大脑”将研发提速千倍
时间: 2025-11-25 来源: 作者: 记者 徐晟昱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AI融入科研,会带来怎样的变革?在湖州佳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AI科学家实验室里,一个会设计实验、能自主操作、还可评价结果并筛选最优解的“AI科学家”,正全天候运转,推动催化剂研究从传统的“试错时代”大步迈入精准高效的“智能设计时代”。

  催化剂,是化学工业的“芯片”。合适的催化剂能显著提升反应效率,并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高校学生完成一次合成氨催化剂的制备与测试——从搭建装置、反复调参到性能评估,即便顺利也需三天。而在AI科学家实验室,借助激光制备与高通量智能筛选,同样流程仅需4分钟。”佳炭新材料总经理陈翊介绍道。

  这不仅是速度的千倍跃升,更意味着传统模式下数日实验所消耗的巨额电费与珍贵耗材的大幅下降。目前,企业正在装配的四通道评价装置就是催化剂反应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探索催化剂奥秘的“神兵利器”。

  浙工大莫干山校区集中了浙工大大化类的主要学科,“AI科学家”为这些研究提供了一种创新的研究范式。今年9月,佳炭新材料落户莫干山研究院,拿下了2300平方米的发展空间,为技术产业化按下“加速键”。

  “AI的融入突破了人类思维的固有局限,能在亿万种可能性中,找到我们凭经验无法触及的最优解。”陈翊表示。这种能力,正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能。除铁基合成氨催化剂外,公司还在推进两项关键创新:一是可替代贵金属的PVC用球形活性炭催化剂,二是已产业化的“超稳低汞触媒”及正在攻关的无汞新品——二者均直面全球PVC行业长期存在的汞污染难题。据测算,相关产品有望撬动年需求约2.5万吨的市场,为行业提供绿色转型的“中国方案”。

  更值得关注的是,莫干山研究院构建的创新生态,正催生超越单一技术的系统性突破。例如,研究院贾毅博士的氢能转化项目,恰好需要佳炭的铁基合成氨催化剂,将氢气高效、安全地转化为更易储运的氨气。这种“研发—应用”无缝衔接的院内协同模式,使前沿成果甫一走出实验室,便能迅速扎根产业土壤。“目前,我们在德清新安镇已建成中试基地,实现炭材料与催化剂的公斤级量产,为技术落地提供坚实支撑。”陈翊说。

  在莫干山研究院,这样的创新故事正不断续写。AI与化学的深度融合,催生的不仅是更高效的催化剂,更是一种以智能驱动、绿色为底色的科研新范式——它正在重塑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的边界,勾勒出一幅面向未来的智慧工业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