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稻谷飘香。我县秋收工作陆续展开,近日,新安镇星晴农场的1083亩水稻正式开镰收割,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走进星晴农场,映入眼帘的是连绵起伏的金色稻浪。多台联合收割机齐声轰鸣,在稻浪间穿梭作业。不远处,翻土机、收粮车协同配合,实现稻谷“即收即走”,确保每一粒粮食都顺利归仓。“从首日试收的约十亩情况看,亩产达到650多公斤,整体长势和收成都比较理想。”农场负责人沈煜潮介绍,今年投入三台收割机参与作业,效率大幅提升。
在稳产的同时,星晴农场更加注重稻米品质的提升。“我们现在种植水稻,不再只盯着产量数字,而是更加看重稻米的内在品质和市场认可度。”沈煜潮介绍,这种“以质为先”的思路让农场尝到了甜头,“目前我们的优质商品粮市场价能达到每公斤3.2元左右,比普通粮食价格明显要高。”
收割只是第一步,后续的烘干处理同样至关重要。星晴农场利用场区内的下舍烘干中心,在完成自家粮食烘干的同时,还为周边种粮户提供烘干服务,共同保障粮食安全。“稻谷一收下来就直接运到烘干中心,防止发霉变质。目前我们自家和周边农户各有30多吨粮食在排队烘干。”沈煜潮说。
品质提升了,销售渠道也随之优化。沈煜潮介绍,水稻烘干好以后,约三成粮食按照国家政策交售给粮库,价格为每公斤3元左右,其中包含国家补贴;其余七成将作为商品粮进入市场,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大米的需求。这一模式,既保障了基础收益,又拓宽了利润空间。
从追求产量到注重品质,从单一销售到多元经营,星晴农场的探索正让丰收的成色更足。眼下,收割、烘干、销售等一系列流程紧密衔接,在这片金色的田野上,奏响了一曲扎实而喜悦的丰收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