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德清新闻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时政
文字:   打印

↘英溪晨话 为什么又是德清
时间: 2025-11-17 来源: 作者: 记者 杨晓燕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住2号楼的,打折!”近日,康乾街道“小满家面馆”这句暖心暗号,悄然走红。经众多媒体报道后,“90后”夫妻的故事感动了千万网友,也温暖了无数身处困境的人。店主陆佳良、陈金雁为浙大儿院莫干山院区2号楼的患病患儿及家属贴心让利,还定制少油少盐的清淡饭菜——这份善意,不仅藏着普通人最真挚的共情,更让德清“人有德行,如水至清”的城市精神变得可感可触。

  善意是困境中的微光,虽微小却有穿透阴霾的力量。“小满家”的故事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共鸣,正因为它映照出了每个人心中对善意的期待。陈金雁因父亲患癌的经历,深深懂得病患家庭的艰辛与不易。他们的帮助没有轰轰烈烈的投入,只是一餐餐合口的饭菜、一次次实在的让利,却如涓涓细流,既减轻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更送上了直抵心底的精神慰藉。正如网友所言,“世间最好的味道就是人情味”,这份善意打破了陌生人之间的隔阂,让温暖在彼此心中传递。

  这样温暖的故事,在德清从未缺席,它是城市文明的生动见证,也是最鲜活的缩影。就在最近,康乾街道“陈味烟火糖水铺”的老板陈建华,手把手教技术、搭平台,帮失聪小哥沈建飞闯出了创业路;苏丹小伙穆罕默德在德清遇困,志愿者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帮他顺利踏上行程;今年5月,莫干山镇阿华饭店老板发现菜量不足,主动退还顾客差价,这份诚信倍增了人们对德清的好感……这些平凡日常里的暖心故事,都展现着德清人发自内心的朴素善意,也如点点星火,照亮了城市的各个角落。值得一提的是,德清已有14万注册志愿者活跃在城乡街巷,一批批道德模范引领风尚,崇德向善早已成为这座城市引以为傲的精神标识。正是这种“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才能让微小善意得以生长、汇聚,不断生出令人瞩目的善意“德清现象”。

  所以,愿德清的善意暖流持续涌动,让山水之美与文明之韵交相辉映,让“人有德行,如水至清”的城市名片更响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