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乾元镇城北村方山区块的900亩田野上,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大型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饱满的谷粒从收割机仓门倾泻而下,好一派丰收景象。
近年来,在种粮大户邱建林的精心耕耘下,这片曾经看似贫瘠的土地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估计亩产500多公斤,比预期少一点点。”正在田边指挥收割的邱建林抓起一把金灿灿的谷粒,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但更多的是踏实,“今年高温天气时间长,影响了水稻的结实率,所以产量比理想状态有所下降,总体和去年差不多。”
尽管面对天时的不利和先天的地力条件限制,邱建林对未来的发展依然思路清晰、干劲十足。“我计划先把订单粮的任务圆满完成。”他指着忙碌的田间说,“这边收割一结束,那边就紧接着播种冬小麦,抢抓农时。”
当被问及如何在这片“矿基地”上实现稳定产出的秘诀时,邱建林道出了他的“改良经”。“这块地最大的问题就是高低不平,肥力不均。”他介绍,近年来他持续对土地进行精细化的改良和养护,有的地方就增施有机肥,提升地力;有的地方坑深,就从别处拉来泥浆填平。核心目标就是把整个地块弄平整、弄肥沃。
通过这种“对症下药”的持续改良,这片特殊土地的潜力被一点点激发出来。“通过对这个地块的改良,产量已经稍微上来一点了,虽然幅度还不大,但看到了希望。”邱建林表示,他将继续投入,通过土壤改良和科学管理,让这片承载着特殊记忆的土地,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