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金秋,浙江湖州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第二届联合国地理空间知识与创新周(下称“联合国地信周”)在这里举行。来自联合国有关机构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代表齐聚,共议全球地理信息未来。
中国县城“牵手”联合国,在此已是寻常。从2018年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举办到如今联合国地信周的持续举行,再到今年11月5日即将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德清已成为我国地信领域对外展示和交流的重要窗口。
德清地信小镇(摄影:蔡俊)
这个浙江北部县城的目标,远不止于“国际性会议举办地”,它正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培育与国际合作,将自身乃至中国地信产业的能级提升至新高度。
打造全球地信“磁场”
地方不大,人口不多,资源有限,德清这座东方小县城,再次成为全球地信领域的焦点。
“这已是我第三次来到德清,当地政府对地信产业的支持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令我印象深刻。”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能力建设管理司司长陆海天如是表示。
借助国际会议,德清致力打造的中国“地信名片”愈发响亮。德清县地理信息局副局长王卓丞的感受尤为真切:联合国地信周期间,国际组织到访数量激增。外宾参与踊跃,涵盖国家数量显著增加,内容设置更加丰富,涵盖中非卫星遥感合作、地信领导力研修等议题。
吸引“全球流量”的密码,要从德清地信小镇一栋飘扬着联合国旗帜的大楼寻找线索。这里是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下称“创新中心”)所在地,它是首个设立在中国的联合国秘书处直属专门机构。
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摄影:蔡俊)
创新中心主任李朋德说:“三年前我们设立该中心,正是希望借助中国在地信领域的成功经验,促进全球交流与合作。”随着这一实质机构落地,全球的先进理念、前沿技术、顶尖人才与广阔市场等如磁场般汇聚于德清。
这些年来,德清依托世界级平台,全面推进地信领域的高能级平台载体建设和资源矩阵整合。从莫干山地信实验室、地磁研究院,到国际地信学院、浙工大地信学院,德清构建起覆盖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与资源拓展的完整生态。
顺水引流,在德清的努力下,“磁吸”效应已延伸至产业领域。截至目前,德清地信小镇汇聚430余家“地信+”企业,年营收逼近350亿元,覆盖北斗时空、测绘遥感、地理位置服务等全链条领域。
当前,德清正在全面推进地信造峰行动(2024-2026),目标包括十大突破性进展、引进100个标志性项目,“地信+”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该行动旨在提升产业竞争力,设定的一些目标已阶段性完成。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研究员张晓彤认为,德清已走在地信国际对话前列,展现了在国际地信舞台上的主人翁姿态。
塑造县域现代化产业新范式
在德清街头,无人驾驶的清扫车、物流车和巴士已融入城市日常。以无人清扫车为例,它已覆盖主要街道并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这些街头新奇景象,是德清推进地信技术跨界融合、重构产业价值的缩影。自动驾驶高度依赖定位与高精度地图,通过云端传输数据,能实现更精准的轨迹算法,同时降低车辆的智能化成本。
地信产业早已超越传统认知中的测绘与定位,在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化技术驱动下,它的内涵与边界正在持续拓宽,成为全球公认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地信作为基础信息资源和新型基础设施,为精准空间分析、动态监测和智慧应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科学依据。
王卓丞说,地信产业具备强大的跨界融合效应,“地信数据和服务需求在未来五到十年将非常强劲”。
根据造峰行动,德清要全力打造全球时空信息基础设施承载地和全球地信产业集聚高地,前者要推动时空数据产业与低空经济、人工智能、车联网等产业加速融合,后者通过“招大引强”迭代产业图谱。
作为全国县域唯一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和人工智能试验区,德清在莫干山地信实验室等平台的基础上,通过深化“两创”融合,产出了400余项技术专利和10多项国家标准,其“地信教科人”一体改革更是获评全省第一。
智能汽车测试场(摄影:蔡俊)
南方测绘是首批入驻德清地信小镇的企业,已与当地智能网联汽车、北斗产业等进行了深入合作。公司总经理陈述表示,“在政府大力推动地信产业和人工智能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在测绘装备的应用上开拓了很多新场景,譬如‘杭州六小龙’和公司高端装备的结合,机器狗就是一个技术融合成果。”
千寻位置则以“时空智能”模式,助力德清打造智能城市2.0版本。该公司近期完成两轮融资,总额超10亿元。千寻位置CEO陈金培表示,融资将用于强化在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新场景的布局。
受访专家和企业人士普遍认为,在德清,地信已从精准测量的技术工具,蜕变为提升传统行业、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塑造县域现代化产业新范式的核心驱动力。
助力全球地信合作共赢
一场国际会议,恰是中国地信产业出海与全球地信合作共赢的最新注脚。
“期待通过本次联合国地信周,各方能够充分交流、互学互鉴,并将所学所获有效应用于国家建设与发展。”卢旺达航天局战略与国际合作司司长阿德林·卡姜吉表示,此次活动恰逢其时。当前,卢旺达正积极推动地信数据的广泛应用。
马达加斯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可持续发展战略司司长吉尔达·R表示,“我们在地信与遥感方面的经验尚显不足,此行看到了众多中国先进技术。”他特别关注该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并希望今后能深化合作。
在本次联合国地信周,创新中心发布了两大倡议,一是全球地理信息公共产品创新联盟,聚焦数据、标准与应用的全球协作与转化;二是地理空间信息产业联盟,着力打造技术能力共享网络,助推产业升级。
王卓丞表示,联盟有助于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提升国内企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尤其是通过紧密的国内外沟通,推动地信企业去海外拓展国际市场。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助理秘书长比约格·桑德凯尔表示,联合国地信周是国际社会协同创新的缩影,中方正以实际行动分享先进技术与成熟经验。
“通过持续性的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对企业品牌国际影响力加大。”陈述表示,联合国地信周期间,公司收获了来自非洲、中东一些国家的代理意向,全球测绘元宇宙系统得到了共鸣、具身智能产品得到了深度合作商机。千寻位置海外产品负责人周睿也表示,“公司与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海外伙伴达成了互利共赢的合作意向。”
对德清来说,国际化是地信发展的必经之路,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意味着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
德清在首届联合国地信周提出打造的“世界地信之家”已于今年5月启用,目前签约机构已覆盖蒙古国、哈萨克斯坦、沙特等13国。下一步合作将从现有国家辐射至中东、中亚地区,与东盟的战略合作也已进入洽谈阶段。
随着合作网络的持续扩大与务实项目的深入推进,德清的全球化实验路径愈发清晰。这条从“县域样本”迈向“全球坐标”的升级之路,不仅为德清注入了发展新动能,更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