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清晨,乾元镇直街未来社区的一处老宅里传来阵阵童声。十多个孩子正围坐在木桌前,用彩色卡纸折叠小船,窗外是古朴的老街景。这里是直街社区“家门口青少年宫”的秋季儿童画课堂。在2024年之前,这间屋子还是一处长期闲置的老房。
“这间教室是由政府收购老旧房屋后改造而成的。”乾元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负责人翁美玉说。自2020年起,直街社区启动大规模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不仅完成了1000多户危房的加固,还涉及部分居民搬迁与政府收购重建。这些被收购的房屋经改造后,化身为分布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周边的嵌入式服务空间。
“像这样的功能教室共有十余间,总建筑面积达858平方米,每间都承担不同功能。”翁美玉介绍,“家门口青少年宫”作为今年镇域民生实事项目,也是全县首个镇级青少年宫。项目整合了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婴幼儿托育驿站、向日葵亲子小屋及县青少年宫与幼儿园教师等资源。在刚结束的暑期班中,共开设美术、书法、舞蹈、体育、棋类等10类25个班级,构建出青少年校外活动“微空间”,截至目前已惠及儿童超2800人次。
如今的热闹场景,在过去难以想象。直街社区成立于2003年,常住人口约4000人,其中老年人占比35%以上。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国梅还记得,2020年改造启动之初,工作推进并不顺利。“有的老人住惯了老房子,舍不得走;有的又担心补偿问题。”张国梅说,为打破僵局,社区党组织牵头组建攻坚小组,吸纳退休干部、老党员、建筑从业者等多元力量参与。“几乎每幢楼都选出了一位‘楼长’,在沟通时,这些‘楼长’就成了关键纽带。”
仓前路片区是距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较远的一个片区,工作人员上门总是凑不好时间,与居民难以碰面。这时,如王震强这样的“楼长”就成了打开群众心门的“钥匙”。他们用“老邻居劝老邻居”的方式,带着政策逐户解释,顺利推动了改造进度。
事实上,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硬件更新,更是社区关系的重新联结。不久前,小勇与弟弟成功报名了“家门口青少年宫”的秋季班,学费全免。
这是当地的社工组织在走访困境儿童时发现的一对兄弟。母亲经历三次婚姻,带着两个儿子艰难生活。但在2024年年末,原本乖巧的大儿子却突然厌学,甚至出现暴力行为。
“我们进行个案服务后才发现,孩子在学校遭遇了霸凌。”翁美玉回忆道。针对孩子的情况,社工组织立即链接了心理专家,开展定期心理辅导。在长达两年的个案跟踪后,孩子终于重返校园,行为也回归正常。
如今,直街社区已打造出“直街365全周期治理服务体系”,协同社区、小区、商区、业委会、物业与楼道等多方力量,形成“有话直街说、有事直街办、有业直街创、有难直街帮、有福直街享”的共治新格局。这一变革不仅让老社区焕发新颜,更让温暖与希望流入每一个需要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