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德清新闻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德清高峰村曾经历了一场5天4夜的抗战—— 烽烟散尽,青山换新颜
时间: 2025-09-05 来源: 作者: 记者 王力中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幸福的村庄

  健在的钱可进老人

  今日石角岭

  群峰叠翠,风光旖旎的莫干山,素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誉。作为其东大门的高峰村,便静卧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

  伫立村后山顶那座历经1500余年沧桑的高峰禅寺,凭栏远眺,山下错落有致的农家别墅、笔直开阔的村庄大道与沉甸甸的金黄色稻浪,在潺潺绿水间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幸福生活的崭新画卷。

  然而,当山风呼啸着掠过林梢,那声响仿佛穿越了八十余载的悠悠时光,依稀裹挟着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厮杀呐喊,令人血脉偾张,心潮难平。

  群山静默,却以其亘古不变的身姿,镌刻下那段烽火硝烟、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血染高峰:五天四夜的殊死保卫战

  高峰的暑夏,本该是蝉鸣声声、孩童嬉乐的美好时节。然而,1940年6月,这个宁静的村庄却被愁云惨淡与血雨腥风所笼罩。

  6月6日一大早,侵华日军携带着火炮辎重,气势汹汹地朝三桥以西的高峰村扑来。他们为何要攻打这座看似普通的村庄?原来,南京沦陷后,日军为确保“老104国道”(南京至杭州段)运输线畅通无阻,沿线中国军队的抵抗力量便成了其心腹大患。

  当时,在高峰、南路、埭溪等一带,有国民革命军第192师、62师、108师的官兵驻守,而离武康最近的高峰村,正是国民革命军第28军192师的防区。

  为此,驻守武康地区的日军村山警备大队,将罪恶的魔爪伸向了高峰村。危急关头,192师的两个连官兵早已进入高峰徐家庄阵地,严阵以待来犯之敌。中午时分,日军的进攻正式开始。先是一阵猛烈的炮火狂轰滥炸,随即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发起冲锋。但由于守卫徐家庄的192师战士们早有充分准备,凭借有利地形顽强抗击,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5时许,双方才暂时停火。

  为避敌锋芒,保存有生力量,趁着天色渐暗,战士们主动撤至徐家庄后面的高峰山上,依托山地有利地形继续抗击。7日一早,日军发现守军已转移至后山,当即强抓当地百姓为其背送弹药,随后气势汹汹地赶到高峰山继续发动进攻。

  “当时我只有11岁,小鬼子就把我抓进背弹药的人群中。”亲历者、如今已96岁高龄的高峰村村民钱可进老人,虽已白发苍苍,双耳微聋,但忆及八十余年前那段烽火岁月,依旧思路清晰,其情其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尤其是石角岭的战斗,更是惨烈异常。当时,撤至此处的战士与先期在此守卫的部队会合,潜伏于半山腰的密林深处,严阵以待。当日军逼近至约20米时,战士们毅然拉响了预先巧妙埋设在树上的手榴弹,顿时爆炸声四起,炸得日军鬼哭狼嚎,死伤遍野。

  不甘心失败的日军,又组织兵力向上冲锋,待到20米距离时,战士们再次拉响手榴弹,如此反复三次。当第四次日军向上冲来时,192师的机关枪骤然响起,子弹如暴雨般倾泻而下,日军再次被狠狠地打退。

  眼见攻不上来,日军又改用火炮进行狂轰滥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勇敢的战士们毫不畏惧,毅然冲出战壕,与日军展开殊死的白刃肉搏。在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中,许多穿着草鞋的战士们,即便草鞋在激烈的厮杀中脱落,也全然不顾,赤脚与日军奋勇拼杀,最终将敌人杀得人仰马翻,再次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然而,日军并未就此罢休,他们又出动了飞机,对192师的阵地进行狂轰滥炸!一时间,阵地上土石飞溅,硝烟弥漫,遮天蔽日,山林也燃起了熊熊烈火,噼啪作响。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192师的战士们临危不惧,浴血奋战,坚守阵地。

  9日,日军不断增派援兵,并辅以重炮和飞机的协同进攻,山上的石头都被炮火炸成了粉末。但只要敌人的炮火一停,战士们便立刻从残存的工事里钻出来,给予冲锋的敌人以迎头痛击。

  奈何日军援兵源源不断,敌我力量及火力对比悬殊,勇士们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最终大部壮烈牺牲……战斗期间,为了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战士们还组成了敢死队,毅然奇袭日军设在公路旁的炮兵阵地,成功摧毁敌炮两门,而英勇的敢死队员们,全数为国殉难,无一生还,用生命诠释了军人的忠诚与担当。

  到了10日上午,由于192师的战士们弹药已严重不足,且大部分官兵已壮烈牺牲,剩余少数官兵不得不主动撤出阵地,向南路等深山地区转移。至此,惨烈的高峰战役落下帷幕。

  这是武康境内规模最大的一次抗日战斗,残酷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五天四夜,其过程惨烈而悲壮。据史料记载,此役日军折损二百余人,而国民革命军亦有四百余人为国捐躯。

  钱老先生的讲述,细节生动,情感真挚,恍如将我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杀声震天的悲壮战场,令人屏息凝神,肃然起敬。

  硝烟散去,而今高峰换新颜

  铭记历史,方能砥砺前行。八十余载光阴荏苒,岁月如梭,高峰村早已褪去了昔日的战火硝烟与山河苍凉,焕发出勃勃生机。

  几十年来,勤劳智慧的高峰村人民,在这片曾浸润着抗日勇士鲜血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不懈奋斗,不仅将其建设成为了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更实现了从旧貌到新颜的华丽蝶变,谱写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今日的石角岭,处处生机勃发,绿意盎然。昔日的战场,通过科学的林地流转,已化作一片青翠欲滴的竹林海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得益彰。村内民居整体搬迁至环境更优的山麓地带,彻底告别了田畈中央的旧时平房草屋,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设计雅致、功能完善的二三层别墅,错落有致地掩映在绿树丛中。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精心种植的早园竹,已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为幸福生活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这个文旅项目,占地200亩。”在如今的石角岭,高峰村委委员黄森指着眼前一大片正在紧张平整的土地介绍道,该项目将引入中药材种植、高端蔬菜培育、珍稀茶叶栽培等特色生态农业产业,不仅能进一步扮靓乡村容颜,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更能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铺就村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即便是曾经因开采而轰鸣喧嚣的高峰石矿,在关停之后,也迎来了华丽的转身与新生。视野所及,一个独具特色的在建婚纱摄影基地项目已雏形初现,未来将成为新人们向往的浪漫之地。

  “这是高峰村重点引进的发展项目之一。”高峰村党总支副书记钱斌介绍,“项目预计今年10月建成并投入运营,它不仅能丰富村里的产业结构,拓展发展空间,更将显著提升村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吸引新人前来定格幸福瞬间的浪漫胜地。”

  此外,婚纱摄影基地还将有力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旅游商品等配套服务产业的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据初步预计,该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6万元。

  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精心营造的浪漫人文氛围,正将高峰村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新活力。

  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也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村里已开出特色民宿20家,还成功引进了两家‘开元’品牌酒店。这个暑假,游客就没断过,村民们的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吉春笑容满面地补充道,宏鼎研究所也已正式落成并投入运营,每年为村集体带来了稳定的收益,为村庄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现在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好啦!”望着眼前处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的村庄新貌,钱可进老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由衷地感慨道。

  作为那场惨烈战役为数不多的亲历者,老人深知自己肩上承载的记忆之重:“村里见证过高峰战役的老人,就剩下我一个了……”这份沉甸甸的历史使命感,让他逢人便会深情地讲述那段不应被遗忘的峥嵘岁月,提醒着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烽烟散尽,换了人间。深秋时节,伫立村口,但见公路旁的梧桐树叶在和煦的秋风中沙沙摇曳,仿佛在轻声呢喃,诉说着这片土地上往昔的悲壮史诗与今朝的辉煌成就,也寄托着高峰村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坚定信心。这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英烈的告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高峰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