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出了大力,现在各方都认可结果。”近日,在禹越镇徐家庄社区的调解下,沿街饭店与楼上居民历时一个多月的矛盾终于化解,越丰广场恢复了往日的和谐。
越丰广场沿街均为商住一体的楼房,矛盾一方商铺正位于沿街一层,是一家经营了近8年的饭店。因为开业时间较久,饭店的排烟管老旧破损,时常有油烟飘出,对环境和楼上居民的生活都造成了影响。今年,在与居民商定后,饭店决定更换油烟管道。
“原先说好了新管道还是按照老尺寸40cm*40cm,但是在安装时,我们发现饭店的新管道尺寸更改为50cm*50cm,管径大了我们的采光就受到影响了。”楼上居民说道。矛盾发生后,居民第一时间向社区反映,而社区也立即启动矛盾排查机制,对管道遮挡采光、运行噪音等具体问题进行了现场记录,并耐心倾听了矛盾双方的说法。
“面对矛盾,社区要有主动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问题扩大,也能为后续的调解赢得信任基础。”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杨洪斌告诉记者,作为纠纷调解中的核心力量,社区主动承担起“桥梁纽带”角色,明确将受影响业主、饭店经营者、小区业委会都纳入调解范围。“考虑到小区居民白天都在上班,把大家召集到一起不方便,我们利用下班后的时间组织对话,确保利益相关方全部参与,让每位受影响者都能充分表达诉求。”
连续6个晚上的集中调解,社区干部始终把握协商方向,既让居民倾诉采光被挡、噪音干扰的生活困扰,也要引导饭店老板说明管道扩建原因,更协调业委会发挥自治组织作用,在“情、理、法”之间寻找平衡点,逐步缩小各方分歧。“此外,我们还主动联系了禹越镇城管部门,借助他们的专业监管经验为管道尺寸是否合规提供权威判断,而对于居民提出的诉讼诉求,我们也没有回避,而是及时向法律援助律师进行了咨询,明确饭店私自扩建的违法性和居民的合法权益边界,为调解提供坚实法律依据。”
功夫不负有心人。社区的持续努力最终推动纠纷达成圆满结果:饭店按原尺寸整改管道,并向居民给予一定赔偿。从诉求反馈到圆满解决的全过程,生动展现了社区在矛盾调解中的核心主导作用,彰显了基层组织化解民生难题的关键价值。“社区是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回应居民呼声,解决合理诉求,同时不断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能力,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杨洪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