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德清新闻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时政
文字:   打印

“热”田头 “稳”生产 德清智慧农业顶住“高温考验”
时间: 2025-08-28 来源: 作者: 首席记者 倪忆雪 文 记者 蔡俊 图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连日来,德清多地气温持续攀升,户外最高接近40℃,热浪翻滚,晒得人睁不开眼。对农业来说,高温意味着风险——作物脱水、鱼类缺氧、奶牛食欲减退,每一个环节都在考验着这片土地的韧性。

  但德清的农人,并没有把希望全押在“运气”上。数据、系统、远程操控……越来越多“看不见”的手,正在田间地头发挥力量。

  花卉基地:为植物调出“专属气候”

  上午十点,气温已达34℃。记者来到莫干山镇的加州农业花卉基地,室外热浪扑面,阳光直晒下令人汗流不止。推门走进温室大棚,体感明显凉爽。温度计显示约28℃。

  棚内上万盆红掌、宝莲灯生长状态良好,花色明艳,叶片挺拔。

  “基地内花卉不受高温影响,靠的是智能温控系统。”浙江德清加州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世杰告诉记者,从2015年起,基地开始在温室中引入智能调控设备,去年又投入一百多万元进行了系统升级。现在,风机、水帘、遮阳网均由系统根据实时温湿度自动启停,还能通过手机远程控制。

  不靠人盯、不靠经验,这里的植物仿佛生活在被精准“调教”的气候舱中。每一度温差、每一分湿润、每一缕光照,背后都有“算力”在调度。

  数字渔仓:让鱼儿住进“恒温水屋”

  如果说温室营造的是“微气候”,那么乾元镇的“共富数字渔仓”则是对传统鱼塘的整体重构。

  盛夏时节,养鱼的难度不亚于种田。水温一旦升高,鱼儿摄食减少、活性下降,严重时甚至大面积缺氧死亡。但在这个数字渔仓里,记者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里的鲈鱼,住在整齐排列的圆形养殖桶中,“头顶”是一整片光伏屋顶,“脚下”是持续循环的水系统。棚内温度控制在30℃左右,水温恒定在25℃上下,哪怕外头高温逼近40℃,水体依旧保持稳定。

  “我们把传统鱼塘搬进了‘屋里’,建成了系统控制的养殖单元。”湖州德清庆渔堂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商务副总监颜宇晖介绍,光伏板不仅发电、还能遮阳,三级水循环系统24小时运行,对水质、温度、含氧量全流程调控。

  每只养殖桶都配有“鱼眼”图像识别系统和水质传感器。鱼群的活跃度、吃料情况、水体指标,都实时反馈到控制平台。系统还能提前72小时预警鱼病风险,实现干预前置。

  “高温天气最怕突发。现在用数据养鱼,我们心里就有数了。”颜宇晖说。

  智慧牛舍:给奶牛安排“避暑套餐”

  午后时分,记者来到位于钟管镇干山村的浙江凤山奶牛养殖有限公司。阳光正烈,牛舍内风机匀速运转,喷淋装置间歇开启,空气湿润而不闷。奶牛们或安静反刍,或低头吃草,状态安稳。

  养殖场共有13栋标准化牛舍,结构开敞,顶部与侧墙安装有自动卷帘。更核心的是一套智慧环控系统,结合物联网和AI分析,实时监测温湿度、通风状态等关键数据,并联动风机、水帘等设备,精准调控舍内环境。

  “高温天气,牛一旦热应激,不仅吃得少、产奶会减量,甚至会危及生命。”浙江凤山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场长纪杰告诉记者,每头奶牛都佩戴了一款智能项圈,能够实时记录体温、运动量等生理指标,同时根据“喘息指数”判断牛只热应激级别。

  牧场工作人员会结合各牛舍热应激指数,启动AI智能牛只精准识别喷淋装置,迅速为个体降温。奶牛热应激减少,产奶也更稳定了。

  ↘记者手记

  干农业依然辛苦,但有了科技助力,一些“苦差事”开始变得轻省。在高温“烤验”下,德清农人用技术减压、用智慧托底,把原本靠天吃饭的不确定,变成了可以调控的变量。未来仍会有高温,但有了智慧的“托底”,农业将越来越从容,也越来越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