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王姐告诉我县里的社会治理中心有个‘银耀天平工作室’,是专门帮我们老年人解矛盾的,我赶紧来问问我侄子欠我的钱怎么办……”来寻求帮助的王大爷在德清县社会治理中心服务台焦急询问。
一旁的赵大爷听到后走上前:“我刚从工作室登记完出来,法官跟我们差不多年纪,是老经验了。”
在德清,老人们谈论“银耀天平工作室”已不再是新鲜事儿。这个在老年群体中口口相传的工作室,是由德清县人民法院与县社会治理中心、司法局共同组建的一个调解工作室,汇聚了6名党龄超30年、审判经验丰富的离退休法官,与年轻调解员、志愿者们组成家事、道路交通、合同3个解纷小组,轮班入驻在县社会治理中心,为老年群体提供优先调解服务。
此外,为高效化解涉老纠纷,工作室积极对接法院、公安局、检察院、司法局等职能部门,形成了“一站式”解纷网络,强化矛盾纠纷化解合力。
目前,工作室已累计化解各类纠纷760余件,3个解纷小组化解涉老纠纷流转时长缩短至2天,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银发智囊团”。
“太感谢法官了,帮我要回了这笔赔偿金。”近日,又有一位大爷走进工作室,握着轮值老法官何晓棠的手,连声道谢。
事情还要从年初说起。年逾六十的郭大爷因为退休后闲不下来,找了一份在工地打扫卫生的工作。这天,郭大爷在清理垃圾时,不小心被废弃金属划伤。就诊后,他拿着单据找到老板要求赔偿。
面对郭大爷的催讨,老板每次都找借口敷衍:“等我这边空了就处理。”
郭大爷等了两个月,却还是没能等到这笔赔偿,实在没有办法的他到社区寻求解决办法,社区工作人员告诉他:“法院在县里的社会治理中心派驻了为老年人解矛盾的老法官,郭大爷您去问问看。”
“老板一直故意拖欠不给钱,我识字不多,起诉状也不会写,也不懂得要准备什么资料,怎么办呀?”郭大爷满脸焦急。何晓棠给他泡了一杯茶,引导他细细讲述了一遍事情经过。
“还是要把老板约过来坐到一起谈谈。”何晓棠立即电话联系了工地老板,向他说明了逃避行为会带来的后果,随后与双方约定了调解时间。同时,他通过工作室“一站式”解纷机制,联系了法院到现场,由法官主持调解,严正讲解法律相关规定。
“郭大爷年纪大了,维权上本身就有困难。作为工地负责人,不能靠拖延解决问题。”
“大家都有老的那一天,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互相体谅,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最终,在工作室和法院的共同努力下,双方终于握手言和,赔偿款当场履行。
银发调解员既是矛盾的“缓冲阀”,也是法治的“播种机”。工作室在通过“银发智慧”化解纠纷的同时,这群退休的老法官也在将“司法护老”传承下去。
在工作室实习了三个月的小余,即将前往阜溪街道未来社区正式上岗成为专职调解员。谈及实习心得,小余说:“刚来工作室时,我觉得调解不难,把双方叫到一起协商协商就行了。跟着老法官们干了三个月,我才知道调解还有这么多‘门道’。”
工作室成立以来,老法官们线上线下共开展调解技巧专项培训10余次,覆盖基层调解员和志愿者群体350余人次,指导调解102次,促推全县调解员专业化建设。
下一步,“银耀天平工作室”将持续扩容“银龄智库”,吸纳退休检察官、律师等加入调解队伍,让“银发力量”在基层治理中持续发光发热,为平安德清、法治德清建设注入更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