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德清新闻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时政
文字:   打印

前溪未来社区再现“武康三牌楼”
时间: 2025-08-25 来源: 作者: 记者 杨名 文 蔡俊 图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位于前溪未来社区项目现场、武康三牌楼之一的“奕世科名坊”牌坊,正接受着一场细致的修复“手术”。一座以古石板为底座的牌坊正在施工搭建,石板上清晰地雕刻着人物、花鸟等图案,精美生动。不远处,非遗木雕传承人余义斌和同事端坐于工作台前,手持刻刀,在木料上精心雕琢着“状元及第”的故事。

  “采用浅雕、深雕、高浮镂空雕等工艺,雕刻状元及第、渔樵耕读、文房四宝及琴棋书画四个主题。”余义斌说,装饰工艺是牌楼制作的重点环节,这些雕刻图案也并非随意而为,而是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例如,“渔樵耕读”的图案,代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方式;“琴棋书画”象征书香门第和文人雅士的修养;“文房四宝”则是对文化修养与知识传承的重视,寄托着对后辈的期许。

  据悉,武康三牌楼始建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武康街道牌楼路,南起居仁街,北止千秋街,是武康的标志性古建筑。因沿余英溪畔北面、原武康县东儒学前有奕世科名坊、太史坊、父子谏台坊三座牌坊,俗称三牌楼。据清道光版《武康县志》记载,“奕世科名坊”位于县东儒学前临溪,为表彰骆氏一门双进士,由明御史骆骎曾建。

  项目现场负责人孙伟介绍,该牌坊为木廊坊与石牌坊衔接,高约7.5米,题名“书香门第”,石牌坊已经顺利完成安装。“重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手工艺人根据历史文献和原牌楼路一带老居民的口述进行图纸绘制和雕刻。”重绘后的图案栩栩如生,每一次重建与修复,都是传统与现实对话的过程,也让牌坊成为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教科书”。

  雕刻桌上,摆放着大大小小近30把刻刀。工匠们以心为尺、以技为笔,一锤一凿地在石材上雕琢,精准复刻着历史的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