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德清新闻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时政
文字:   打印

↘英溪晨话 德清教师的这一课,接地气!
时间: 2025-08-25 来源: 作者: 记者 盛永良 杨晓燕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新学期临近,湖州市技师学院高级讲师林莉没有选择放假休息,而是走进一家地信企业当起了“暑假工”。她并非改行,而是忙着“进修”。和林莉一样,今年暑假,德清135名职业学校教师走进22家企业,开启了一场特别的“充电”之旅。

  职教老师不能只会“讲理论”,更要能“接地气”。以往我们更多关注学生进企业实习,却容易忽略教师同样需要“回炉淬火”。教师只有亲身实践,定期下企业、上一线,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需求,教学才能接地气、有温度。可以预见,这135位教师带回来的,不只是一段经历,更是新学期课堂里鲜活的技术案例、真实的操作情景和紧跟市场的知识更新。

  产教融合,是走好“教学与生产同步、课堂与岗位对接”的关键一步。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职业、服务就业、促进产业。教师去企业实践,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意在作为桥梁,来进一步打破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壁垒。尤其是在产业升级发展变化越来越快的当前,很多企业面临着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通过老师到企业了解一线需求,校企双方可以开展订单式培养,确保专业与产业的紧密对接、高度适配,从而也能提高就业质量和效率,真正深化“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实践教育。如今,职业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和欢迎,我们更要努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让教师先“下水”,才能更好地教会学生“游泳”;只有让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才能激发更强劲的技能动能,在未来收获更多大师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