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洒向钟管镇干村村的公园时,村党总支书记嵇伟勋已在新修的步道上巡查。篮球场上跃动的身影、老年门球场上清脆的撞击声、凉亭里唠嗑的村民……这幅热闹景象,正是他两年前上任时在心中勾画了无数遍的蓝图。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集体经济更是实现跨越式增长:从两年前的不足80万元,增至今年预计突破300万元,实现了“翻两番”。
盘活“沉睡资产”,壮大集体钱包
“企业要盘活库存,村子就得盘活闲置资源。”凭借20多年的办厂经验,嵇伟勋上任首件事就是梳理村里的家底。茅山港那片废弃多年的老旧厂房,在他眼中并非破败的砖瓦,而是蕴藏财富的“宝地”。“推倒重建不现实,改造升级正合适。”他带领村委班子跑手续、寻合作,硬是将荒草丛生的旧厂区改造成标准化仓库,为村集体增收年租金10多万元。
东木桥头的闲置地块也被成功“唤醒”。“以前杂草比人高,现在成了香饽饽。”村民嵇炳林感慨道。该地块出租给附近企业作原料堆场后,村集体又添一笔稳定收入。然而,真正驱动村集体经济“起飞”的,是嵇伟勋力推的光伏项目。
“我自己厂里装了光伏,知道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他挨家挨户摸排全村屋面资源,并积极与电网公司、周边企业洽谈合作。“企业用电成本高,我们发电成本低,合作就是双赢。”21个光伏电站顺利并网发电,预计全年可为村集体增收约240万元。德清绿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涛算了一笔账:“以前用电每度8毛多,现在从村里买只需5毛,一年电费就能省几十万元,这是实打实的红利!”
精准投入惠民生,提升村民幸福感
“集体有钱了,不能揣着睡大觉,得花在村民心坎上。”嵇伟勋办公室里,一本磨得卷边的走访笔记记录着村民的急难愁盼:谁家屋顶漏雨、哪条路待修、哪片空地可建健身场。
碧云公园曾是村民眼中的“老大难”,设施陈旧、杂草丛生。嵇伟勋带领施工队进场改造时,曾有质疑声:“花这钱干啥?”然而,崭新的步道、齐全的健身器材、亮起的景观灯,很快让公园成为村民早晚休闲的热门去处,质疑也化作了赞许。桥北组的人居环境“顽疾”同样得到根治,昔日的脏乱差地块变身整洁的小游园。
更让老人们欣喜的是,村里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和门球场。“以前想打门球得跑邻村,现在家门口就能玩!”72岁的嵇阿婆笑着说,“每天十几个人聚在一起,比闷在家里强多了!”看着文体场地天天人头攒动,嵇伟勋倍感欣慰:“再累也值,这才是钱该花的地方。”
困难群众始终是嵇伟勋心头的牵挂。得知几户低保户仍住在危房,他多方奔走,最终争取到危房改造资金,建起了公建房。“以前屋外大雨,屋里小雨,现在住得踏实又暖和。”搬进新居的村民闻冰荣逢人便道谢。
“陀螺书记”的双重担当与不停脚步
熟悉嵇伟勋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名副其实的“陀螺”,时刻在村务与厂务间高速旋转。
早上八点整,他准时踏入村部,开始处理纷繁复杂的村务文件、接待来访村民、安排当日工作。中午,常常是匆匆扒几口饭,驱车赶往自己的家具厂。作为企业的掌舵人,他需要快速决策生产计划、处理订单、把握市场动态,常常在车间和办公室之间快步穿梭。下午,他又马不停蹄地返回村里,或跟进项目进度,或调解邻里纠纷,或主持工作会议。即便是周末,他也难得清闲,常常奔波在去安吉对接客户的路上,为自家企业拓展业务,这份收入也支撑着他能心无旁骛地为村里做事。时间对他而言,总是不够用。
“家人起初强烈反对,觉得我放着经营得好好的企业不管,非要去村里‘瞎折腾’,图啥呢?”回忆起当初的决定,嵇伟勋笑了笑,眼神坚定。“但在我看来,村子就像一个大工厂。企业要管理资源、开拓市场、创造效益,村子也一样。把沉睡的土地、闲置的资产这些‘库存’盘活了,把乡亲们的心气儿凝聚起来,形成合力,这个‘大工厂’就能实现良性运转,产出效益惠及每个人。”他坦言,这两年确实累,常常感到“一个身子掰成两半用”,但每当看到村集体账户数字攀升,看到公园里村民的笑脸,看到困难户住进新房,所有的疲惫仿佛都烟消云散了。“看着村子一天天变好,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这点辛苦,真的不算什么!”有村民感慨:“嵇书记就像个上紧了发条的‘陀螺’,为村里的事转个不停,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从企业家到村书记,嵇伟勋用两年时间印证:乡村振兴的密码,深植于对土地的热爱、为民办事的真心,更在于将企业经营理念融入乡村治理的巧思与干劲。干村村的故事仍在续写,嵇伟勋脚下的路,通向更加红火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