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德清新闻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时政
文字:   打印

一张智能工牌背后的转型密码
时间: 2025-08-12 来源: 作者: 首席记者 倪忆雪 通讯员 张若棋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国网德清县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蔡治国没想到,自己工作二十多年,最重要的“工具”竟从一串铜钥匙变成了一张小小的智能工牌。

  曾经,他是抄表员,每天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德清各大厂区,身上挂着十多斤的钥匙串。如今,他是企业的“能效顾问”,为他们诊断用电结构、优化生产负荷、规划绿色用能。这场身份转变,不只是他个人的职业跨越,更是国网德清县供电公司服务模式全面升级的缩影。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德清全社会用电需求持续上升。2024年,全县用电量达73.9亿千瓦时,金属加工业占据工业用电比重的19%以上。与之同步增长的,还有企业对节能降碳、绿色用电的需求。面对新趋势,国网德清县供电公司将服务重心从“送电”转向“用好电”,推出“新型客户关系管理师”服务体系,一张智能工牌背后,是一整套覆盖用能诊断、能效提升、绿色交易的全链条支持。

  去年8月,全国首个县级能源绿色转型发展中心在德清落地,与德清县负荷管理中心、国网德清县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及新型客户关系运营中心共同构成“四个中心”联动机制。在此基础上,该公司在全市率先启动试点,由客户经理、能效分析师等组成的新型客户关系服务团队,为企业量身定制绿色用能方案。

  试点首先选在了能耗较高、结构复杂的金属加工行业。浙江瑞朗锻造有限公司曾因“电价居高不下”感到困扰。蔡治国带着服务团队入厂分析后发现,企业功率因数异常,进一步排查确认补偿电容器锈蚀失效,导致电网无功损耗上升,每年多支付力调电费4万多元。通过及时修复设备,并建议企业调整生产计划、错峰运行,每月又可额外节省电费3万元。

  目前,类似的“能效诊断”服务已在德清制造业全面推广,仅金属加工行业就覆盖437家企业,带动光伏装机9万千瓦、储能3.5兆瓦时,绿色转型正从个别企业逐步向行业拓展。

  不仅如此,绿色用电也成为德清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新优势。随着外贸业务扩大,不少企业在订单谈判中被要求提供“绿电占比”“碳排指标”等信息。为此,国网德清县供电公司创新构建“外贸电力景气指数”,将企业电力数据与出口趋势深度融合,帮助企业提升绿色竞争力。

  在专注出口锂电池的湖州天丰电源有限公司,蔡治国通过入企服务为其引入高效设备,升级热泵系统,产值能耗下降20%。结合“光伏天眼”平台分析,团队发现屋顶仍有1.4万平方米可用空间,协助建成一座年发电超100万千瓦时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现在我们出口的每一块电池都能贴上‘绿色标签’,在欧美市场更受欢迎。”企业负责人刘洋说。

  在浙江拜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服务团队则围绕热电联产设备和碳资产管理开展服务。企业过去因不了解碳市场政策,闲置碳配额未被利用。团队帮助企业分析排放数据,参与交易,成功将“沉睡资产”转化为可观收益。

  截至目前,德清已有700家规上企业纳入“绿色服务圈”,108个绿色技改项目陆续实施,300多家企业开启低碳转型。国网德清县供电公司已为536家企业开展深度能效诊断,促成绿电交易超3.3亿千瓦时,协助企业获得绿色金融贷款1.3亿元。

  “以前我们是抄表员、抢修员,现在更像是能效顾问、碳效参谋。”蔡治国说,这张智能工牌,不仅记录着身份的变化,也承载着供电服务在绿色转型中的新角色。

  铜钥匙已封存,智能工牌正在打开德清企业迈向绿色发展的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