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德清新闻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时政
文字:   打印

打破日本垄断!我县企业为比亚迪、海尔等供货
时间: 2025-08-12 来源: 作者: 记者 付露波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县委十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我县工业企业的代表,浙江恒基油墨科技有限公司二十余年专注丝网印刷领域,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亿元,实现从技术追赶到引领的跨越,生动践行了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发展要求。

  既“供墨”也“破难”

  在新市工业园区恒基油墨的展厅内,手机外壳、电脑键盘、汽车内饰、家电面板、文具雨伞、酒瓶箱包等各类样品琳琅满目,展示了油墨应用的无限可能。

  在企业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总经理闻华明看来,油墨与生活息息相关——从牙刷商标到洗衣机按钮,从手机外壳到电饭煲标识,只要有工业产品,就有油墨的用武之地。

  “根据使用用途和印刷方式,油墨产品大致可以分为胶印油墨、凹版油墨和丝网印刷油墨,其中丝网印刷油墨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我们企业的产品主要就是丝网印刷油墨。”闻华明介绍,企业所生产的油墨型号目前已有上千种,适用于金属、玻璃、亚克力等各类材质。

  企业之所以能不断推陈出新,关键在于持续创新、破解难题。

  就在两个月前,一家主营欧美市场的企业前来求助:其泳池用PVC(聚氯乙烯)皮革在胶水粘合过程中,油墨印刷的花纹会出现脱落,这一难题让国内外多家油墨厂束手无策。

  “这一技术难点的核心在于平衡性,油墨既要耐受胶水溶剂,又要保持对PVC材质的附着力。然而通常情况下,具备附着力的油墨,其成膜物质往往不耐胶水。”闻华明在接到客户需求后,带领研发团队攻关这一关键技术难题。

  依托企业的技术积淀,研发团队对各种性能的材料依次试验,最终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该材料不仅解决了耐溶剂与附着力的矛盾,更在耐晒性、柔软度、粘合性等数十种指标上契合客户需求。

  “经实验室全面检测,产品各项参数达标,目前已经送到客户手上进行最终确认。”经过两个月的集中攻关,闻华明带领研发团队再次兑现了“技术赋能、难题必克”的承诺。

  从追赶到引领

  丝网印刷油墨产业的发展历程,正是恒基油墨从追赶到引领的生动写照。

  闻华明回忆,随着改革开放,国内第一批油墨厂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起步较晚,当时我们和国际市场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1999年,恒基油墨正式创立。“别人能做,我们一定能做得更好。”闻华明对于技术创新始终有着一股“轴劲”。

  以膜内注塑油墨的突破为例,为了做出这款产品,企业整整耕耘了十年。“这款产品主要印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片上,PET膜片需要经过热压成型,在高温注塑的过程中,油墨必须耐受250℃的高温,而有机树脂这种油墨材料的特性就是不耐高温。”闻华明感慨,这款产品的研发之路,企业走得十分艰辛。

  功夫不负有心人。产品2006年立项,2016年定型,2018年投产。数年后,这款曾长期被日本企业垄断的产品,如今国内市场70%的份额已被恒基拿下。

  技术创新的背后,是一支稳定可靠的研发团队。作为团队的“领头人”,闻华明建立了激励机制:工程师研发成果产业化后可享受15%的终身分红。“项目没做成,明年继续;对标国外的技术,必须啃下来。”这种包容与激励,让团队沉下心深耕技术。

  据闻华明介绍,近十年来,恒基油墨每年投入800万至900万元研发费用,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稳定在5%左右。迄今为止,企业研发投入已有上亿元。

  这份专注和坚持,让恒基油墨在市场上“厚积薄发”。恒基的油墨渗透进中国制造的毛细血管,年销售量2000吨,客户覆盖松下、夏普、美的、海尔、比亚迪等各行各业的知名品牌。

  恒基油墨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在“做专做精”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诠释“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