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县正式推出食品“驻企工程师”制度,标志着我县在赋能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打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上,迈出了机制创新的坚实步伐。
长期以来,县域食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着技术升级缓慢、专业人才短缺、标准落地难等共性难题。传统的监管与服务方式,往往难以精准对接企业个性化、深层次的技术需求。此次我县推出的“驻企工程师”制度,正是对这一痛点的精准回应,核心在于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15名首批获聘的专业食品工程师,将带着深厚的专业知识“下沉”至30家代表性企业,提供“一对一”的贴身技术服务。
该制度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了一个稳定、长效的专业人才下沉与技术支撑新机制。据了解,工程师的选派并非随意,而是根据企业实际面临的痛点精准匹配,无论是工艺改进、质量控制、标准认证还是研发创新,都力求“专业对口”。他们需要真正深入生产一线,了解真实状况,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而非流于表面的泛泛指导。这一过程不仅是工程师将知识输送给企业的服务链,也是其自身了解产业前沿、积累宝贵实践经验的成长链,有效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我县市场监管局作为制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则扮演着“搭台者”和“保障者”的角色,提供制度支撑、平台搭建和必要的协调,确保机制高效运转。
县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驻企工程师”制度是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创新。其根本目的,在于彻底打通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障碍,推动德清食品产业从依赖传统要素向以技术、标准、品牌为核心驱动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加速转型,为打造更具韧性与活力的县域特色食品产业集群注入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