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铁德清站下车,不过5分钟车程,位于德清“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的博采AI虚拟影视基地便映入眼帘。昨天上午,AI虚拟影视科技发布会在基地内举行,这也标志着德清博采AI虚拟影视基地正式运营。
从2021年6月29日项目确定落地德清,2022年7月3日奠基,到昨天正式运营,共历时1476天,建成了这座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智能工业化影视基地。在这座“未来片场”内,共有5座LED虚拟影棚和2座实时高速预演棚,以及满足15亿像素实时渲染的算力中心。其中,一个影棚搭载了博采最新无缝拼接水下全包裹技术,演员在此将彻底摆脱传统水下拍摄的束缚,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被逼真的数字海洋全景包裹,完成那些曾充满挑战的水下戏份。
目前全球单体最大的LED虚拟拍摄影棚也于当天正式亮相。这个单体直径达50米、270度环屏的“超级巨幕系统”,由26600块LED屏幕组成,总像素6亿,单体影棚总面积5000平方米,专为大型电影及剧集拍摄设计,为创作者提供沉浸式摄制环境。
作为此次开园的重要子活动之一,嘉宾们沉浸式体验了虚拟制片全流程创作。
“近年来,AI虚拟科技正在不断重构影视创作流程,不仅实现了提质增效,更拓展了艺术表达的边界。”刚刚获得第3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摄影的刘懿增说,在拍摄《我的阿勒泰》的过程中,他的确考虑过虚拟制片这项技术。“阿勒泰的冬牧场常有强降雪、风吹雪等极端天气,对于拍摄来说堪称‘地狱级’难度,且需巨额投入,如果有虚拟制片技术的加入,将会以更低的成本来实现阿勒泰冬牧场的拍摄。”
“我们的目标,并不只是建造一个虚拟棚,而是构建一个真正智能化、全链路打通的创作平台,从内容前期到后期交付,每一个环节都自洽、高效、可控的系统。”浙江博采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创意官李炼说,博采AI虚拟影视基地的核心价值,在于其革命性的“全实时闭环”生产流程。依托二十年深厚积淀与完整的自研技术矩阵,如今,博采传媒成功打通了“剧本创作→数字资产制作→实时预演→LED虚拟拍摄”的全流程实时壁垒,让创意在虚拟与现实间无缝流转、即时呈现。
香港资深监制、制片人田启文此次与博采传媒达成了更进一步的合作。当天,电影《司徒美堂》正式签约,这部由香港导演麦兆辉执导,监制田启文、陈树帜等参与制作,将以爱国侨领司徒美堂的生平故事为核心,展现其心系桑梓、智勇双全的家国情怀。“创意和技术是相辅相成的。”田启文表示,“德清基地领先的AI虚拟制片技术,为我们精准还原宏大历史场景、高效呈现复杂叙事提供了强大支撑,让导演的创作构想得以更自由、更完美地实现。我们期待通过这次深度合作,为《司徒美堂》注入创新活力,将动人故事和赤子情怀带给全球观众。”
活动当天还举办了三场重磅产业论坛,汇聚了海内外影视科技领军者,围绕技术前沿、产业格局、电影创作及新人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凝聚行业智慧,共探高质量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