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甸镇(临杭产业新区)东港欣苑小区,总有一位百岁老人缓慢踱步的身影。他胸前别着抗美援朝纪念章,身旁跟着的是儿子沈雪荣。这对父子日复一日在这里散步,成了邻里眼中最熟悉的画面。
沈雪荣的父亲是位抗美援朝老兵。年轻时,他上过战场,在枪林弹雨中为保家卫国出过力。如今老人虽已百岁,但说起当年的经历,眼里仍闪着光。这些故事,也成了父子俩最常聊的话题。
每天清晨五点,沈雪荣轻手轻脚起床,开始给父亲张罗早饭。老人牙口不好,他就变着花样熬粥,配上馒头和青菜。吃完早饭,他搀着父亲下楼遛弯。路上,父亲常念叨起战场上的事,沈雪荣不插话,只安静地听着,偶尔问两句“后来呢”。
老人身子还算硬朗,但毕竟年纪大了,头疼脑热免不了。沈雪荣床头总备着常用药,柜子里摞着几个本子,密密麻麻记着父亲每天吃多少、睡多久。晚上给父亲泡脚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边搓脚边聊家常,等老人睡下了,他夜里还得起来两三回,看看被子盖没盖严实。
除了日常起居,沈雪荣最上心的是让父亲“有事干”。老爷子爱下棋,他就在小区里找会下棋的邻居,请人家上门“杀两盘”;父亲关心新闻,他每天晚饭后准点读报纸,遇到复杂的政策,就用大白话解释。
有人问他,侍候百岁老人累不累?他摆摆手说,“比起他当年吃的苦,这算啥?他能舒坦过一天,我就多赚一天。”这话说得实在,邻居们听了直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