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竹林深处种“黄精”
时间: 2025-05-08 来源: 作者: 首席记者 倪忆雪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走进莫干山镇北湖村的一处山头,脚下是密实松软的泥土,头顶是层层叠叠的竹叶,十多名工人正在山坡上忙碌着除草、挖坑、定点、下苗、覆土。新一轮野生黄精种植面积达300亩,这是该项目的第三期。

  沈伟梁从2019年开始尝试黄精种植,目前已种下350亩,今年新增300亩,总面积达到650亩。第一期黄精将于今年下半年迎来试挖。

  他早前也尝试过种植太子参、白芪等中药材,经过土壤检测与实际种植对比,最终发现这片山地最适合野生黄精。他表示,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超过800万元。

  黄精自古被列为“上品药材”,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等功效,是许多经典中药方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保健养生理念普及,黄精不仅应用于中医临床,也逐渐拓展至药食同源产品、功能食品等领域,市场需求稳中有升。

  目前,黄精鲜品的市场价格约为每公斤24元,经初步烘干加工后,干品价格可达每公斤200元上下。若进一步深加工成饮片或保健产品,部分终端售价也可达到每公斤六七百元。沈伟梁计划在第一期成熟后建起配套烘箱,发展加工链条,提高附加值。“这两年已有不少线上线下药材经销商来联系,一旦有货就能对接。”

  “黄精喜欢阴凉、湿润,竹林的环境刚刚好。国家现在也在鼓励发展竹下经济,我自己是山里人,也想实实在在地把这事做好,带动大家一起干。”沈伟梁说,接下来他还将探索更多适合山地生态的中药材品种,逐步形成多样化、可持续的林下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