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
文字:   打印

刘元来:强技赋能育新人 匠心逐梦展情怀
时间: 2025-05-08 来源: 作者: 记者 邱利伟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由铣刀加工改为双刃镗铣刀加工,加工时间由原来的240分钟缩短到了10分钟。这项技术在全厂区推广应用后,大大提高了设备产能和产品质量。”近日,谈起这项加工工艺的创新,浙江新昱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段冠华为刘元来竖起了大拇指。

  刘元来现任浙江新昱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生产部长。入职公司17年来,他先后在磨床工、钳工、镗床工等多个岗位上工作过,并参与了公司的新建布局、技术革新、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重要工作。近年来,他取得实用新型专利6项、市“五小”劳动竞赛活动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县“五小”劳动竞赛活动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

  荣誉的背后,凝结着刘元来多年来的创新探索与执着坚守。“公司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谈起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扎根一线岗位10多年的刘元来感触颇深。在车间技术改造中,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与技术人员一起攻克难题。面对新设备,他常常一钻研就是几个小时,直到完全掌握其性能。

  “别人午休时,他在研究新工艺;晚上熄灯后,他点着台灯研读理论书籍。”在同事眼中,刘元来是“拼命三郎”。凭借日复一日的积累,2023年5月,他揭开了双刃镗铣刀在端面V型环槽加工技术的奥秘。通过使用数控宏程序控制机床、双刃镗铣刀,X、Y、Z三轴联动按照锥形螺旋式进给轨迹进行加工,整个切削过程中采用螺旋式间隙进刀,刀具负荷小,切削轻松高效,加工时间也由240分钟大幅缩短到10分钟。2024年,他又改进了轴承法镗孔夹具的工艺项目,解决了公司复杂产品的用工和费时问题,使用新的液压工装后,每件产品装夹、找正时间缩短了20分钟,产品合格率由原先的92%提高到了99.8%。

  如果说,在技术创新方面,他有点“痴迷”,那在人才培育方面,他就显得有点“知心”。

  刘元来热忱于“师带徒”的传帮带工作。在年轻员工眼中,他是“让人又怕又爱”的师傅。传授技能时,他一丝不苟:一个操作姿势不对,他会立刻纠正;一个操作步骤不熟,他会要求反复练习。徒弟张垚杰回忆:“第一次操作设备时,刘师傅让我拆装了10遍,直到我能够完全熟练掌握为止。”其实,这种严格背后,是刘元来对安全的重视和对责任的敬畏。在刘元来的悉心指导下,张垚杰获得了2024年市“百业千匠”职业技能大赛首场数控车工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

  刘元来还有一个“车间政委”的称呼。“我从一线成长起来,深知一线产业工人的心声与需求,这样的背景将使我在开展工作时更具优势。”刘元来主动请缨担任“车间政委”一职。面对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同事,他根据不同工种制订不同的成长计划,并在倒班间隙找新职工谈心,以“知心大哥”的身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他回忆,“起初张垚杰因自身学历问题,产生消极怠工情绪,我根据他的工种为他制订了三年培养计划,慢慢地他开始主动学习,发现原来枯燥无味的原理变得生动起来,各种实操课程也让他感受到了磨练技艺的乐趣。”

  “看到年轻人成长,我比他们还高兴。”刘元来带出的多名徒弟中,有27人晋级为高级工、7人晋级为技师、28人成为具备多工种岗位能力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刘元来感慨道:“技术要传承,工匠精神更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