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千年丝蕴:城关记忆馆丝绸展
时间: 2025-05-07 来源: 作者: 记者 徐晟昱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五一”小长假期间,在位于乾元镇的城关记忆馆内,一场以“千年丝蕴”为主题的丝绸文化展正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展览以德清本地蚕桑业传统工具实物、历代丝织服饰为核心,生动呈现出丝绸从蚕茧到华服的完整蜕变历程。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德清本地蚕桑业的历史印记——古朴的蚕匾、手摇缫丝车、木制织机等传统工具实物,诉说着江南水乡悠久的丝绸生产历史。

  “作为‘世界丝绸之源’钱山漾文化的腹地,德清自古便是桑蚕繁盛之乡,近代以来,德清更以‘丝行林立、商贾云集’成为江南丝业网络的重要节点。”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何永娣一边向观展人员讲解着德清丝业的渊源,一边介绍着代代蚕农如何养蚕、缫丝、织绸,让年轻一代直观感受传统丝绸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来只是想来转转,没想到可以看到这么精美的丝绸藏品。”张玉秀从杭州来,“五一”假期和女友安排了两天的德清行,第一站就是城关记忆馆。“五一不去人挤人的景区,逛逛展厅很舒服。”

  现场,有一卷外国客商定制花宴图案丝绸样品,因其繁复的花样、细腻的织工引来了大家围观。据何永娣介绍,这是德清20世纪70至80年代出口国外的一批丝绸花样图,这样的一卷布里,总共约有近40种手绘的花样。“我们在记忆馆做这个展陈,也是希望通过这个展,让更多的当地人与游客了解,德清有多少东西能够让大家挖掘。”何永娣说。

  5月2日当天,浙江省唯一一位缂丝织造技艺传承人柯翔祥亲临现场,演示“通经断纬”的缂丝绝技,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千年非遗的匠心之美。据了解,此次丝绸文化展将于8月31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