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机器“闷”出黄茶香 ——省内首创黄茶闷黄机投入春茶制作一线
时间: 2025-04-09 来源: 作者: 首席记者 倪忆雪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原来要十几个小时守着烘笼,还要反复抖包,现在鲜叶放进去,设定好程序设备就能自动运转,还不用人看着。”近日,在德清千亩山茶场的加工车间里,茶叶刚从一台米白色设备中出舱,茶香弥漫。翻动着刚完成“闷黄”工序的茶叶,茶场负责人高国治感叹:今年做黄茶,心里比以往踏实多了。

  这台设备名叫连续化黄茶闷黄机,由德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浙江大学联合研发,是省内首创、专为黄茶闷黄工艺设计的自动化设备。它的正式投用,意味着德清黄茶加工中的关键环节“闷黄”,首次实现从手工向智能的转变。

  从通宵守烘笼到一键控温

  在传统工艺中,闷黄多采用炭焙或电加热的烘笼进行处理。茶叶用纱布包扎后放入高温高湿环境中进行长时间闷堆。其间需定时取出“抖包”——翻动散热,防止过度发酵,再重新包好继续闷制。

  “最辛苦的就是这一步,一晚上要抖好几次,火候得一直盯着。”高国治说,“熬夜是常事,一个工序能折腾十几个小时。”

  如今,只需设定好温度、湿度和时间,闷黄机便可自动控温控湿、均匀翻动,完成整个过程。“我们做5公斤干茶,以前得守一整晚,现在三小时就能完成。”高国治说。

  专为莫干黄芽定制,机械化提升效率

  德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钱虹介绍,这款设备自2020年起启动研发,聚焦莫干黄芽一芽一叶原料的加工需求,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展参数测试与结构设计。从实验样机到定型量产,历时近一年,其间多轮调整技术参数,并持续进行结构优化和功能迭代。

  “设备可以连续作业,节省70%以上人工,产能是传统工艺的三到五倍。”钱虹表示,目前设备已在多家茶企中成功试用,运行稳定,可根据不同加工习惯灵活设定参数。

  截至目前,德清共订制11台闷黄机,已陆续投放至县内重点茶场。农业部门同步组织技术培训和现场调试服务,帮助企业从传统操作平稳过渡到标准化流程。

  从“工艺瓶颈”到发展增量

  黄茶制作历来对技术要求高,其中闷黄环节尤其考验经验与耐力,长期以来成为影响产能和品质稳定性的关键瓶颈。此次省内首创设备的投入使用,为德清黄茶产业提质扩面打开了新通道。

  据测算,随着闷黄机的投入使用,2025年德清黄茶产量预计将较去年增长约20%。“原来想扩大黄茶生产,但人工压力太大,工艺又离不开人。”高国治说,“现在设备跟上来了,信心也跟着回来了。”

  从靠经验判断到参数控制,从守烘笼熬通宵到一键启动的智能作业,德清黄茶正走向一条更高效、更科学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