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从数控技术员到甲鱼产业“弄潮儿” 返乡青年范铭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时间: 2025-02-25 来源: 作者: 记者 沈烨冰 通讯员 谢伟勇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驱动力。在新安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纷至沓来。新安镇百富兜村的范铭,正是其中一员。

  子承父业破旧局

  2011年,22岁的范铭大专毕业,彼时的他在县城从事数控工作。而他的父亲孙伟荣,作为新安镇百富兜村的资深养殖户,多年来一直坚守在甲鱼养殖一线。每到周末,范铭回到家中,总是听到父亲的叹息:“这甲鱼才十几块钱一斤,根本赚不到钱。”“甲鱼又犯病了,得赶紧消毒。”“价格全由贩子说了算,咱一点话语权没有。”这些话语,如同一颗颗种子,在范铭心中种下了帮父亲养鳖的念头。

  2020年,范铭毅然辞去工作,接过父亲手中的甲鱼塘,踏上再创业征程。他深知,传统养殖模式难以为继,必须破旧立新。一场现代化改造大刀阔斧地展开,范铭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将单一的甲鱼养殖逐步转型为综合性创新示范基地。

  如今,他经营的农场以中华鳖养殖销售为核心,同时搭配河虾、鱼类养殖,构建起多元互补的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如此,为了提升甲鱼产品的辨识度与市场竞争力,范铭精心注册了“天龙漾”商标,立志打造自己的甲鱼品牌,开启了新安甲鱼养殖的全新版图。

  主动出击拓销路

  随着养殖事业的稳步发展,范铭的甲鱼养殖面积从最初的50多亩迅速扩张至200多亩。然而,他发现利润并未如预期般增长,反而风险与日俱增。深入剖析后,范铭意识到:“一直被中间商牵着鼻子走,再好的甲鱼产品也难以实现价值最大化。”

  痛定思痛,范铭决心改变销售策略,变被动等待收购为主动配送供给。他一头扎进市场调研,精准发力。另一方面,积极拥抱互联网,将高品质甲鱼引入美团、佬农惠、多多买菜等热门社区团购线上平台,让甲鱼搭上电商快车,直达消费者餐桌。

  2021年,在德清农产品展销会上,范铭养殖的甲鱼凭借卓越品质,吸引了本地知名餐饮品牌东大方主动抛出橄榄枝,双方顺利签订长期固定供货合同;次年,范铭养殖的“天龙漾”甲鱼成功入驻明康汇生鲜超市、联华超市等大型商超,进一步拓宽线下销售版图;2023年,范铭建成现代化农文旅生态农场,打造户外直播场地与生态甲鱼养殖基地,携手专业直播团队,开启线上直播销售甲鱼的新模式,当年甲鱼销量一举突破5万余公斤;2024年9月,范铭的甲鱼养殖事业再攀高峰,与盒马鲜生总部成功签署供货协议。

  历经4年的不懈探索与拼搏,范铭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果敢的行动力,成功为新安甲鱼开辟出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彻底打破销售困境。

  另辟蹊径解难点

  在解决销售问题的同时,范铭并未停止思考:“如何才能让年轻人爱吃甲鱼?去饭店吃,担心食材不够新鲜、健康;回家自己做,又面临杀甲鱼、处理食材的烦琐工序。”经过深入调研,他发现年轻人并非对甲鱼不感兴趣,而是被处理甲鱼的复杂流程“劝退”。

  为攻克这一难题,范铭聚焦精细化甲鱼处理工艺,创新性地推出包括去内脏、去多余脂肪及去外皮的“三去”步骤,全力投身于“绿动未来”生态甲鱼精细化加工项目。他依据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结合甲鱼的品质差异,量身定制服务方案,不仅简化了烹饪流程,还大幅提升了甲鱼的附加值。

  销售渠道打通后,范铭的甲鱼产品备受市场青睐,客户需求量与日俱增。面对供不应求的局面,范铭想到了周边的养殖户。以农业产业联动发展为契机,他开启订单式拓展周边养殖户销售渠道的新模式,目前已惠及超100户养殖户。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额更是高达3500万元。同时,范铭积极与江西、南通等地建立龟鳖母种长期合作关系,为新安周边16户龟鳖养殖户无偿提供技术帮扶,携手共进,共同推动新安甲鱼产业蓬勃发展。

  对于未来,范铭表示,还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更贴心的服务价值和更好的甲鱼品牌价值提升甲鱼产品的市场附加值,为生态甲鱼带来更多的创新与活力。

  范铭的故事,是新安镇乡村振兴战略中青年人才成长的一个缩影,也是新时代农村青年创业创新的生动写照。他的成功,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的致富途径,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