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25.7秒背后的8个月 《哪吒2》中的“洪流大战”出自这家德清企业
时间: 2025-02-12 来源: 作者: 记者 徐晟昱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洪流大战”测试镜头(图片来源:哪吒之魔童闹海官方微博)

  《哪吒之魔童闹海》海报(图片来源豆瓣)

  泥丸星创始人王昕与华表奖

  动画电影《姜子牙》海报

  泥丸星工作室工作画面

  喜讯刷屏、赞誉一片、热梗频出。

  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接连打破内地影史总票房冠军、2025年全球票房冠军等多项纪录,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

  在炸裂口碑的背后,是每一处细节中的匠人精神。《哪吒2》片尾谢幕时,出现了138家提供了技术支持的国内团队。在一次采访中,导演饺子曾提到“有一家就做了7个镜头,但难度非常大”,这家企业就来自德清——浙江泥丸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这是技术难度很大的7个镜头”

  “难,非常难。”去年3月,泥丸星“接”到了饺子团队发来的Lay-out,刚打开,泥丸星的视效总监赵伟露就出了苦笑。“之前从来没有做过如此大体量的群集特效镜头。”

  Layout,原意是“布局”,在动画语境下,往往被翻译为“构图”,也是动画制作中从分镜设计走向原画短片中的一个过渡工序。泥丸星收到的Layout,是一黑一金两个色块,分别占据画面一左一右,再进行碰撞交织后的大致走向及形态演变,表现出两大阵营的运动方向和距离,这也是影片后半程高潮部分中“洪流大战”场景的原始形态。

  此前的很多神话题材作品,两军对战往往是把平面上的战斗“搬”到了天上,仍是二维的构成,但在《哪吒2》中,战斗场景已经变成了三维立体的效果,人物冲撞在一起的感觉,正如导演饺子所描述的——“类似于两个鸟群的战斗”,而为了实现“千军万马”四个字的最终效果,两军交战时的角色数量达到了两亿。两亿的角色、实打实的模型,错综复杂的走位,如果放在一起直接制作,只会面临一个结果——电脑系统崩溃。

  为了实现动画设计中的构想,泥丸星决定将一个镜头拆成多个层,然后分组逐一制作。既然要打造出海浪翻涌的画面感,就用一股“人浪”来区分一个组,一组一组分开做,组又形成层,各个层再拼装到一起,一步一步地实现水流涌动、人浪拍下,浪花又溅起的视觉效果。“哪怕最少的一个镜头,我们也拆分成了10多层来制作,不断挑战着物理的极限。”泥丸星的视效制片人宋志远介绍,他在此次企业制作“洪流大战”的小组中担任着“组长”的角色,有了基础的流动形态,却只意味着画面的渲染才刚刚开了头。“电脑上看到的是一颗颗粒子,在影院的大屏上却是一个个角色,每个主体都有独立的动态表现。”

  近景的角色模型要清晰,远处的角色模型要相对模糊,要实现角色痛感和动画美学的兼顾,还要加上血雾的效果。为了让每一个画面经得起细看,泥丸星还在近景中使用了高精度的资产。为了能让计算机承受如此庞大的计算量,泥丸星拿出了自研的资产优化工具,才让这些细节最终呈现出来。在创作团队的电脑里,有好几个文件夹,保存着每一个修改的版本。从一开始的初始短片,到一步步贴上角色、加入光影、优化精度,以至于在最后的渲染阶段,创作人员们都要等待两天时间,才能看到成片效果。对于群集渲染计算量大导致的渲染速度慢的问题,最后《哪吒2》的“娘家”——第一出品方可可豆动画也提供了技术支持,解决了这个难题。

  7个镜头、25.7秒,泥丸星经过40多轮迭代调整,最终花了近8个月的时间。影院里,成群的海底妖兽与仙界捕妖队从两边蜂拥而出,战斗画面宛如海浪翻涌,黑色与金色线流错综交织,角色碰撞时血雾弥漫,整个画面气势恢宏、绚烂瑰丽。

  “一直到去年的11月、12月截稿前,我们都在一遍遍完善之前版本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给观众呈现最好的效果。”泥丸星创始人王昕与饺子相识多年,尽管说着饺子“既要又要”,却还是带领团队尽力而为。“《哪吒2》既要顶级制作,又要顶级美学。用饺子自己的话说,大家都是在跳起来够中国动画电影特效的天花板。”

  一个个好故事背后的一次次精彩呈现

  “视觉特效堪称一流!”

  “决战时两方人马汇成洪流的场面,绮丽壮观,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虽然仅有短短的25.7秒,却引来观众好评如潮。事实上,《哪吒2》并不是该团队在大荧幕上的首秀。

  在2023年的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的颁奖典礼上,动画电影《姜子牙》获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王昕作为《姜子牙》的联合导演、执行制片人上台领奖。这也是他与中国动画的结缘之作,负责影片所有视觉上的创意与执行。同时,泥丸星的团队成员也都是业内资深制片人、艺术家、工程师,参与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哪吒2》《姜子牙》《深海》等头部动画电影的开发和制作。

  “多年以来,我们不止一次听到‘国漫崛起’的热血宣言,在这当中,有中国观众对国产动画的热爱和自豪,也有厚望与期盼。”一直以来,王昕对于国产动画电影一直有着自己的期许。在王昕看来,动画作为一种瑰丽的、奇幻的影像艺术类型,一直深受“Z世代”的喜爱,而这一代人对中国本土文化也有着更高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传统文化需要创新表达,动画的题材内容也大有开拓空间。作为纯国产动画,《哪吒2》的成功可以说让人提前看到了中国动画的曙光,更反映出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我们会更加需要稳定的创作团队来长期深耕动画赛道。”

  (“Z世代”:也被称为“网生代”“互联网世代”“二次元世代”,通常指的是在1995年至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

  “对动画人来说,做电影的机会是很宝贵的。”回忆起当初的决定,王昕十分感慨。

  做动画电影,他是半路出家。

  2017年以前,王昕在暴雪电影部(现名暴雪动画)任职了14年,也做了14年的CG动画,从CG艺术家升职为暴雪动画角色总监,负责带领团队研发并制作了暴雪《魔兽世界》《守望先锋》《炉石传说》等几乎所有IP的电影CG角色。2017年年初,《姜子牙》的导演程腾、李夏拜访了王昕,在加州畅谈一晚后,王昕最终决定从暴雪离职并加入《姜子牙》剧组。

  2020年完成《姜子牙》后,王昕以探索和推动中国动画工业化新模式为目标,在德清成立了浙江泥丸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基于中国文化,继续孵化面向国际的原创IP。

  立志走出一条中国动画自己的路

  “德清在我看来,是一个平衡、交融的城市。”一次机缘巧合,王昕在与家人度假时路过德清,当时就被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做中国动画,靠近山水是最基本的人文精神。”等《姜子牙》结束后,王昕有了具体的投资意向。“进一步接触后,我发现这里不仅有山水,还有很好的科技氛围。做商业动画电影,不论是单纯靠近山水,还是只躲在影视区做创作,都不行。所以德清是个很好的平衡交融的地方。”

  “头有九宫,上应九天,中间一宫,谓之泥丸。”“泥丸星”取名自“泥丸宫”,在佛家、道家里,又被称为“第三只眼”,位于额头的眉心处,在印度传统里,也有“智慧之眼”之称。

  作为一个具备动画全流程制作的企业,泥丸星虽小但精。

  目前,公司已有主创人员二三十人,重点聚焦日渐蓬勃的计算机动画、虚拟人物和元宇宙为核心的数字内容产业,尤其是产业上游的故事IP策划、角色形象设计、动画技术开发、动画影视制作、衍生授权等业务。当前所创作的作品题材与角色均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展示浙江省内的风土人情,面向全球年轻世代的观众传播推广,打造高品质、全方位、年轻化的传播效果。

  “中国动画产业就像春天新生的嫩芽,虽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在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背景下,终将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输出之道。”王昕说,近年来,国内3D动画制作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这些实力上的积累,会在合适的时机,在有好的预算、周期和故事的项目上集中爆发出来。观众并没有抛弃影院,只是缺少好内容。“我们也期待中国动画不止有哪吒,也不止有神话,还能有更多元、更丰富的好内容。”

  目前,泥丸星正在开发属于自己的原创IP动画电影,其中一部“近未来”神话体系的动画电影已经获得光线传媒投资,预计将于两年内与观众见面。

  国产动画的崛起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又一个的脚印。

  在这个春节档,顶着烟熏妆、扎着丸子头的哪吒脚踩风火轮,一骑绝尘,也将国产动画带入了新纪元。德清,也在不断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为好作品持续诞生培厚土壤。

  近年来,德清聚焦数字影视新赛道,加快打造“莫干山AI影视城”,以莫干山作家村、编剧村为影视链条“前站”,围绕强链补链,先后出台了多项“硬核”政策,将相关产业集聚、辐射、再聚拢,全力打造影视产业新高地。

  未来,将有更多的影视作品从莫干山脚下横空出世,闯荡全球院线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