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
文字:   打印

串起代表履职链 绘好共富幸福色
时间: 2024-05-26 来源: 作者: 记者 沈烨冰 通讯员 谢伟勇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路边不让摆摊卖枇杷了,这么多枇杷可怎么办呀?”眼下正是枇杷热销的季节,新安镇勾里村村民吴俊看着家中销售不出的枇杷发了愁。“你试试跟人大代表反映一下看。”妻子的话语提醒了吴俊,他立马通过“联络站码”,向代表反映了该情况。镇人大代表收到消息后,马上联系了镇综合执法中队,在勾里村俞家湾路口设立了新安枇杷共富集市,既保障了交通安全,也解决了老百姓枇杷销售难的困境。

  “代表联络码,送到百姓家。家里扫一扫,民情就上达。”近年来,这一首顺口溜已经扎根在新安镇老百姓心中。如今,新安镇人大不再拘泥于线下开展接待日活动的单一模式,而是采取“线下+线上”“进站+扫码”“固定+流动”等形式,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实现“农户码上提、代表码上见”的双向互动、无缝衔接。

  截至目前,镇人大已持续梳理到农户持续增收途径不宽、农产品销路不畅、边角地块荒废、中老年再就业等系列民情民意,不断促进代表们在构建“产-销-供”一体化产业发展上提实意见建议。镇人大代表沈利忠、金华梁先后提交的《关于加快利用农村闲置土地的建议》和《关于建立农创基地的建议》,推动形成共富田园、共富林园、共富果园等增收创收新图景。

  此外,新安镇人大还建立“双带共富”帮扶机制,发动代表组成“共富帮帮团”,形成一名代表联系多名农户的帮带模式,为农户致富出谋划策、答疑解惑。

  “每天1200多个包裹,都是我们德清和新安的农副产品。”在镇人大代表沈琦创办的“宅十堂”共富工坊里,通过电商资源共享和订单生产的方式,将滞销农产品打造成金丝蚕蛹、桑叶制品、青虾干等20余种农特产品,成为天猫、淘宝、拼多多、抖音等11家线上店铺及直播间的热销品,带动周边农户人均年收入增收超5000元,并吸引百余名大学生返乡直播创业;在新安镇下舍粮食功能区内,镇人大代表沈煜潮探索建立120亩水稻产业帮扶,负责提供耕、种、防、收等田间管理服务,种植收益用于帮扶县域内低收入农户,帮助带动低收入农户900户,增收18万元。这样的例子在新安镇比比皆是,近年来,新安镇充分发挥“新农人”优势,通过新农人代表牵头创富,实现代表“带着农户干、带着农民富”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