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有爱无碍:“轮椅阿伯”王六泉
时间: 2024-04-18 来源: 作者: 记者 韩洁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老李,今天你看着很精神啊。”“一会儿我们练个歌,叫上老孙一起。”走进下渚湖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经常能看到说话中气十足的大伯王六泉。虽然坐着轮椅,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善良的心态,是村里有名的“热心肠”。“腿脚不好,但不影响我发光发热!”

  王六泉今年63岁,出生时腿部就带有残疾。祸不单行的是,三岁和六岁时,王六泉又先后患上了脑膜炎和小儿麻痹症,让本就不利索的腿部更加不便。“我的家人并没有因为这样就放弃我,在那个年代,我正常念完了小学、初中。”19岁时,在亲戚的介绍下,王六泉前往杭州学做裁缝,一干就是40年。直到59岁时,王六泉突然被查出了胃癌。“手术治疗后需要休养,心里回老家的想法就更加笃定了。”

  2021年9月,王六泉带着妻子一起回到了下杨村。“过去40年几乎没有回来长住过,回来定居后,乡里乡亲让我特别感动。”王六泉说,决定回下杨定居,他们几乎把杭州的家当都搬了回来,因为行动不便,收拾的重担就全压在了妻子身上。“街坊邻居知道我们回来了,帮着我们一起收拾,还帮我们搬东西,那一刻心里觉得很温暖。”

  “我能做点什么呢?”回来后的王六泉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偶然间,邻居家的老人在聊天时说起,衣服破了想要缝补一下,但是眼神和手劲都不行了,怎么也穿不进去针线。“我的老行当就是裁缝,缝纫机我也从杭州带回来了,这不是‘专业对口’了嘛!”从那时起,王六泉就开始帮邻居们缝补衣物,从不收取一分钱。

  “腿虽然不方便,但我的手可以做很多事情,能动就要动起来。”除了有缝纫的手艺,王六泉在十几岁时还学过竹椅制作。回来以后的空闲时间多了,“闲不住”的王六泉开始重拾这门手艺,制作纯手工的竹椅竹凳免费送给周边的独居老人和残疾人。“不管是缝衣服还是竹椅,我都不要钱,他们觉得不好意思,就经常给我送点自家种的番茄、青菜什么的,这种相互的关心是咱们农村特有的质朴。”

  虽然出行全靠轮椅,但是王六泉每天要“走”的路却一点都不比常人少。今年同样63岁的老计是王六泉的幼时好友,也是一名残友,是王六泉每天都记挂在心上的人。王六泉说,和他腿部不便相比,老计的情况要更严重一些。“除了腿,他的肩膀、手臂、脊柱都有麻木的情况,平时做家务非常不方便。”每天一早,在家吃完早饭和中药后,王六泉就坐着轮椅前往相距近两公里的老计家,为他烧开水洗碗筷。“下雨天,我就撑着伞去,帮他把一天的水烧好,陪他聊聊天,相互支持和陪伴对于残疾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他的带动下,现在老计也会来到下渚湖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大家一起聊天说笑,性格也比从前开朗了不少。“老王回来以后,我的生活都亮堂了。”老计说。

  参演防诈微电影、组织合唱团、参加助老志愿服务……虽然回来还不到三年,身残志坚、古道热肠的王六泉凭借着自己的热心肠,一点一滴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身体上的残疾不能让我消极,我依然可以热爱生活,人生的精彩我自己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