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这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这一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沉着应对,全国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实现,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增长全球领先,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面前,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实现新突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经济增速位居主要经济体前列。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8.1%,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2021年分别增长6.0%、5.0%、2.4%的预计值,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经济总量突破110万亿元。2021年,我国GDP达114.4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7.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将超过18%。
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80976元,折合12551美元,预计超过全球人均GDP水平,接近世界银行划设的高收入经济体人均水平门槛。
社会生产力稳步提高。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谷物、籽棉、花生、肉类、茶叶、水果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粗钢产量10.3亿吨,发电量8.1万亿千瓦时,化肥产量5446万吨,布产量396亿米,汽车产量2653万辆,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4.7亿台,手机产量16.6亿台,均为世界第一。
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我国货物贸易额、外汇储备余额位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对外投资、消费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为25%左右,是引领世界经济恢复的主要力量。
二、国民经济持续恢复,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实现
各地区各部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注重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2021年初提出的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了较高增长、较多就业、较低物价的优化组合。
经济较快增长。2021年我国经济增速高于6%以上的预期目标,一、二、三、四季度同比分别增长18.3%、7.9%、4.9%、4.0%;两年平均分别增长4.9%、5.5%、4.9%、5.2%,环比分别增长0.3%、1.3%、0.7%、1.6%,这表明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规模逐季扩大。
近年来,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抢抓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把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作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图为2021年4月7日,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京张奥园区的一家滑雪装备制造企业,工人在造雪机装配生产线上工作。求是图片陈晓东/摄
就业总体稳定。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实现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涨幅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2021年,货物进出口顺差43687亿元,比上年扩大20.2%,达到进出口量稳质升的要求;年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2502亿美元,连续8个月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达到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要求。
单位GDP能耗下降。初步核算,2021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降低2.7%,接近降低3%左右的预期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的要求已达到。
2021年,我国夏粮、早稻、秋粮产量分别为2919亿斤、560亿斤、10178亿斤,均实现增产,支持了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图为2021年10月30日,江苏镇江丹徒谷阳镇湖滨村,稻谷成熟丰收之际,乡村丰收美景如画。求是图片韦雪亮/摄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2021年,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产267亿斤,增长2.0%,实现1.3万亿斤以上的预期目标。
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强化,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成效凸显。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等任务相继实施,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羲和号”实现我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一批国家实验室设立。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快速增加,有力支撑了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1年,R&D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4.2%,与GDP之比达到2.44%,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年末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5件。
农业生产全面丰收。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1%。夏粮、早稻、秋粮产量分别为2919亿斤、560亿斤、10178亿斤,均实现增产,支持了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畜牧业稳定增长,生猪存栏恢复至常年水平。2021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887万吨,比上年增长16.3%;年末生猪存栏44922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0.5%。
工业制造业持续发展。202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7.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6%,高于GDP增速1.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31.4万亿元,增长9.8%,高于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3个百分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2021年,市场紧缺的金属集装箱、集成电路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10.6%、33.3%。
服务业延续恢复态势。202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61.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增长17.2%、12.1%。交通物流保障有力。2021年,全社会货运量、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2.4%、6.8%,货运畅通促进了我国完整产业体系优势的发挥。
面对疫情多发、市场萎缩等问题,各方面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我国消费和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内需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同时,稳外贸稳外资效果明显,外需拓展拉动作用增强。
市场销售总体恢复。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万亿元,达到44.1万亿元,规模明显超过2019年水平,比上年增长12.5%。限额以上单位18个商品类别中,近八成商品零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万亿元,达到54.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9%。产业升级投资较快增长。2021年,制造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3.5%、17.1%,分别快于全部投资8.6、12.2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加快增长。外需拓展拉动出口,内需扩大带动进口。202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按人民币计价达3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出口额增长21.2%,进口额增长21.5%;规模创历史新高,增速也创多年来新高。按美元计价货物进出口规模年内连续突破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关口,全年达6.05万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继续提升。服务贸易继续恢复。2021年1—11月份,服务进出口总额按人民币计价同比增长14.7%,其中出口额增长31.5%。
消费、投资、净出口都对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5.3、1.1、1.7个百分点,贡献率分别为65.4%、13.7%、20.9%。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9.1%,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
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需求结构继续优化,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效实施,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增强。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3.3%,比第二产业高13.9个百分点;其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9%,比第二产业高16.5个百分点。
需求结构改善。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为54.5%,比资本形成总额高11.5个百分点;其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资本形成总额高51.7个百分点,消费是经济总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城镇化水平提升。2021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50,比上年下降0.06。内地经济发展亮点纷呈,长江经济带中西部一些省市增长加快。
劳动生产率提升。2021年,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预计比上年增长8%以上。
工业产能利用率提高。2021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5%,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
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改善。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34.3%,两年平均增长18.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81%,比上年提高0.76个百分点;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0.7%,完成预算的102.5%。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实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形成,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优化提升。
微观主体潜能释放。2021年末,我国实有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达1.54亿户,其中企业4842万户,个体工商户1.03亿户,新设市场主体的快速增加对带动增长、促进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8.0%、9.8%、10.2%、8.9%。同时,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7.0%,快于全部投资2.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增长26.7%,对进出口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58.2%。
2021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实施,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优化提升。图为2021年11月15日拍摄的北京证券交易所揭牌暨开市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2021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8.6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智能手表、光电子器件产量分别增长44.9%、37.0%、24.1%。新业态新模式继续成长。2021年,快递业务量达1083亿件,比上年增长29.9%,包裹数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2.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4.5%。
我国对外开放范围、领域和层次持续拓展,外贸方式不断创新,外资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格局加快形成。
贸易结构继续改善。2021年,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61.6%,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59.0%,结构优化增强了对外贸易后劲;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9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0%,海外仓数量超过2000个,新模式日益成为外贸发展的重要支撑。
引资规模再创新高。2021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1494亿元,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14.9%,中国继续成为引进外资的热土;其中,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7.1%、16.7%。
境外投资稳定增长。2021年,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93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
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截至2022年1月,我国已与147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21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比上年增长23.6%,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长7.9%;中欧班列开行量超过1.5万列,增长22.0%。
对外经贸合作开拓新局。2021年,中国等10个国家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核准。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15个签署协定国家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约30%,形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环境保护继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居民收入和消费持续增长,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上升。2021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下降0.8个百分点。绿色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21年,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45.6%、42.1%。
环境质量持续好转。2021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4.9%,上升1.9个百分点,蓝天碧水保卫战成果继续巩固。
居民收入和消费恢复性增长。居民各项收入全面增加。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分别比上年名义增长9.6%、11.0%、10.2%。居民消费支出不断增长。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名义增长13.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6%,两年平均实际增长4.0%。
民生投入持续加大。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5.8%,两年平均增长7.2%;其中人均政策性生活补贴收入比上年增长14.6%,人均报销医疗费增长21.1%。社会领域投资比上年增长10.7%。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前进道路上面临许多风险和挑战。但我国发展韧性强、潜力大,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持续稳定恢复的态势没有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条件没有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针对经济下行压力,要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稳健有效的宏观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有机结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突发疫情。
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和社会预期不稳情况,要聚焦市场主体实施微观政策,做好保供稳价,着力助企纾困,提振市场信心。加快实施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举措,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对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精准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
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狠抓结构政策和科技政策落实,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供给约束堵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和有效投资,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进一步激活发展动力和潜能。针对经济发展后劲亟待增强的难题,要加大改革开放政策力度,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外贸创新发展,吸引更多外资落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切实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针对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要实施好区域政策和社会政策,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保障工作。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努力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