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电影《乘船而去》入围金鸡创投“制作中项目”终评 德清90后导演陈小雨:故乡最能拍出好作品
时间: 2022-11-09 来源: 作者: 记者 徐超超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人物简介:陈小雨,导演、编剧、剪辑,毕业于多伦多电影学院电影制作系,完成院线电影长片《乘船而去》,纪录电影《走起!》《傍海村民》《浪》,剧情短片《回到现实》《人类意识采集计划》和三维动画《MelodyCrochet》《咆哮的污染物》《八卦宇宙》等一系列影视作品。曾入围青葱计划(CFDG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十强、金鸡电影创投大会、海浪电影周、云之南纪录影像展青年单元、凤凰纪录片大奖、CIFF中国独立影像展年度十佳纪录片等。作品收藏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岭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11月5日,中国电影家协会公布了2022年金鸡电影创投大会“金鸡报晓制作中项目单元”入围终评项目、特别关注项目名单。德清导演陈小雨自编自导作品——《乘船而去》,入围九个终评项目。

  据了解,今年的“金鸡报晓制作中项目单元”共征集到82个项目,经多轮交叉互评的评审环节后,最终评审出入围终评/终极路演项目9名,及评委会特别关注项目2名,含金量可见一斑。

  《乘船而去》讲述了什么故事?创作过程是怎么样的?表达的价值观又是什么?6日下午,记者专程拜访陈小雨,希望得到答案。

  “一个面对生命终点的故事”

  1994年出生的陈小雨,有十年在外求学、工作经历。2018年,他才回到故乡——新安镇新桥村,并将工作室也设在了当地。

  工作室不大,约20个平方米。屋里摆设简单,但符合陈小雨的职业特征,剪辑用的电脑,拍摄用的器材,东西两面墙上,一面做了书架,摆满了书;一面贴着电影海报,有关《乘船而去》的最多,有三张,另外就是一个沙发和几张桌椅板凳。

  在这里,陈小雨热情地接待了记者,“《乘船而去》是一部家庭片,讲述了一个面对生命终点的故事,充满着江南水乡的气息。”

  故事梗概大致这样:独自生活在运河边农村的老太太周瑾突然被确诊脑瘤,漂在外地的子女不得不回乡照顾。大女儿苏念真在上海经营留学咨询机构,正在经历第二次离婚,她坚持要给母亲最好的治疗;小儿子苏念清是个四处漂泊的导游,他支持母亲放下,接受无常。在死亡面前,周瑾寻找着精神的归宿,苏念真和苏念清在不断发现母亲秘密的同时,正与故乡失去最后的联结……

  是不是有些平淡?或许看出记者的心思,陈小雨播放了电影片花,没想到一下子就被吸引——构图干净纯美,镜头景别衔接丝滑流畅,阴影和色调运用得恰到好处,特别是演员扎实的表演功力,将矛盾冲突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自然而然引发了对生命、归宿的思考。

  “我一直有故乡情结”

  二十八九岁的年纪,拍这样一部电影,让陈小雨身上有一种明显的反差。

  “这和我的人生经历分不开。”他说。

  2008年,陈小雨在当地念完小学,跟着父母去了阿联酋,并在那里求学。“作为一个外来者,很明显感觉到在当地是没有归属感的。”他说,阿联酋并不像网上宣传的那样光鲜亮丽,外来者的生活非常辛苦,而他们和我的感觉是一样的,一样没有归属感。

  2012年回国后,陈小雨又在大理租了个屋子,生活了3年。随后,为进一步丰富电影知识,他前往加拿大多伦多电影学院电影制作系学习了两年。而多年离乡,他内心对归属感的渴求越来越强。

  种子一旦埋下,总会生根发芽。2019年,经过两三年构思,陈小雨写出了《乘船而去》的故事。“一直以来的故乡情结,让我回来后,一下子涌现了创作的灵感。”他说,置身在这里,要写什么,拍什么,都变得清晰可见,“故事的原型,都是我在德清熟悉的人、事、物,比如老太太的一些台词,就是我外婆曾经说过的一些话。”

  “创作是一个辛苦、享受的过程”

  《乘船而去》的创作过程并不轻松。陈小雨打开存着剧本的文件夹,里面足足有32份。“从2019年写完第一稿,到2021年9月开拍,每个月都对剧本细节进行了修改。”同时,陈小雨还多次前往北京,听取业内前辈意见。他如此不断打磨,不断推翻重来,只为求剧本达到最好效果。

  有了剧本,接下来就是筹集拍摄资金。相比商业片,小众的家庭片往往不被投资人喜欢。因此,陈小雨一边线下拉投资,一边在微信上联系朋友,“有的朋友虽然对这部电影能否盈利保持怀疑,但仍然决定投资10万元。”朋友们的信任,让他拿到了初期40万元的投资,但对于拍一部电影而言,这显然不够。

  好在,知名制片人黄帆在看到剧本和概念片后,很感兴趣。在她帮助下,陈小雨又拿到了150万元的投资,“让我感动的是,他们不干涉电影的制作,也不求电影一定要实现盈利,完全是出于对电影的热爱。”

  开拍前的准备工作同样细致、充分。对电影里的每一个场景,陈小雨都会先进行3D建模,一般只有科幻片或者拍摄成本巨大的电影才会有这一步骤,“虽然很费时,但我觉得很有必要,这能让我提前、反复琢磨拍摄的场景。”

  对场景的较真远不止这一点:提前从北京请来摄影导演,寻找合适的拍摄地点;反复翻看《德清古桥》就为了找到一座适合构图的古桥……

  有了充分的前期准备,《乘船而去》用时一个月就顺利杀青。“真的感谢很多人的付出。”陈小雨说,主创团队不拿一分工资,剧组全体员工都吃简单的盒饭,住便宜的旅店,也感谢德清县委宣传部,帮我们协调拍摄场地,不收任何费用,“所以,整部电影的取景几乎全在德清。同时我坚信,故乡最能拍出好作品!”

  拍摄完成后,陈小雨还承担了剪辑的角色。经过反复剪辑,直到今年夏天,才有了电影成片。“创作过程虽然辛苦,但我认为这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船是一种生活方式”

  为什么要以“乘船而去”为片名?

  “船是一种生活方式。”陈小雨进一步解释,在过去,水乡人民无论是出嫁,还是出行,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船逐渐被摩托、汽车等交通工具所替代,与之同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生活方式的转变,就像电影中,老太太生活乃至死亡都离不开一间老屋,对家的重视大于一切,而大女儿向往在大都市有自己的事业,小儿子崇尚个人自由,宁愿放弃也不愿意妥协。

  “老人独守老屋,子女在外打拼,鲜少回家。这是一个当下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陈小雨说,这也是他想通过这部电影探讨的主要问题,“当然,我也希望观众在看完这部电影后,能引发对故乡、生命、归宿等问题的思考。”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聊完《乘船而去》,再接着聊聊陈小雨。

  选择当一名导演,可能和陈小雨从小的爱好有关。四年级时,他就开始了小说创作,“写出一个个故事的感觉非常奇妙。打那时起,我就认定了自己要成为一个讲故事的人。”

  等到了阿联酋求学,他的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恰好,随着时代发展,一些简单的设备也已经具备了视频拍摄的功能。“写小说能讲故事,拍视频也能讲故事,所以我就慢慢接触了这一行。”

  18岁那年,陈小雨开始了纪录片拍摄,并陆续完成了《走起!》《傍海村民》《浪》等纪录电影。而这次的《乘船而去》是他首部院线长篇电影,“现在已经向国家电影局申请‘龙标’了,预计明年下半年能正式进入院线。”

  谈及今后计划,陈小雨坦言,“我会继续从事电影创作,但不会局限在这一领域,像游戏行业等领域,我也会去不断尝试,因为我就是一个爱讲故事的人。”

  ↘记者手记

  电影是最复杂的艺术,也是最能直抵人心的艺术。陈小雨拍摄的《乘船而去》源于德清,取材德清,向世人充分展示了德清这座江南小城过去的时光。有人说,当一个时代被浪漫化了,就意味着这个时代已经过去。陈小雨自然浪漫化了德清的过去,但他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下了这个过去,也给了我们怀念过去,浪漫过去的一个渠道,现在就让我们期待这部电影的上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