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
文字:   打印

他们眼里有光 无惧风雨夜
时间: 2021-07-28 来源: 作者: 记者 杨名 倪忆雪 徐超超 蔡俊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7月27日,从我县西部山区到东部平原,从山塘水库到大闸排涝站,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披雨衣,手持电筒,或结伴而行,或孤身一人,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黑夜里都有一双特别明亮的眼睛。

  他们就是巡查堤坝、山塘水库、排涝站等场所的党员干部、志愿者。

  乾元镇:百米巡堤筑牢堤坝防线

  昨晚雨水暂歇,但是东苕溪水位依然处于高位。沿线的乾元镇城北村不敢放松警惕。“老张、老陈前面100米,你们后面100米,中间没有路灯的那段我来……”晚上8时许,给组员分配完任务后,村干部陆鑫开始了一天中的第15次巡堤。

  城北村位于东苕溪导流东大堤沿线,辖区内堤段约3公里,7月24日起,陆鑫和同事们已经连轴转70余小时,一天脚步“丈量”无数次,脚底磨起了泡。“巡堤查险是抗洪抢险重要而又关键的环节,需要24小时不间断查看水情、巡查埂段、清除杂草……”

  陆鑫负责的堤段地势低洼,沿线没有路灯,水面视线受影响。为了看清水位,确定是否有险段险情,他就脱下鞋子,沿着坝边,用脚一步一步地探、用手一寸一寸地摸。100米的巡查路段,用了足足半个小时。这时的他,头发乱了,裤腿一只高,一只低,脚上的雨鞋布满了黄泥。由于堤坝靠近草地,又是汛期,蚊虫叮咬更是防不胜防。

  “一百米的距离,要用一百个心才能‘安心’。”陆鑫告诉记者,受持续降雨影响,东苕溪水位不断上涨,村里还抽调了党员、群众,组成了一支巡逻队,按照“百米一人”对辖区内的大堤进行24小时巡查。在跟随巡查途中,除了手电筒,记者发现,陆鑫的口袋里还装着小本子,每到一处,他都将巡查情况记录下来,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任何一个险段。

  新市镇:连续作战扛住泄洪压力

  台风“烟花”带来强降雨,加之昨日德清大闸开闸泄洪,新市镇水位持续上涨。面对严峻考验,新市镇的党员干部带领党员群众24小时值守,严阵以待投身防汛防台一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水位变化如何?”昨天晚上8时许,新市镇副镇长张水明来到钱家桥水闸,详细询问监测人员目前的水位情况。“水位以每小时1~2厘米的速度上涨,目前水位是4.37米,堤防设计最高安全水位是6.3米,还有一段距离。”水位监测人员钱玉良胡乱摸了一把脸上的雨,“大家伙放心吧!每隔1小时我就来看一回,一定第一时间掌握情况。”

  记者发现姚玉良的套鞋底下积着厚厚的一层泥,手上也是黑乎乎的。原来,钱家桥水闸旁都是土路,杂草丛生、泥泞不堪。加上晚间光线弱,巡堤查险的过程中除了用眼睛看,走一段便得蹲下来,照着手电筒,用手一点一点地探摸。近堤水面有无漩涡、有无滩岸崩塌落水声、脚踩上去是否下陷……眼睛、手、脚、耳朵都得用上。“这事可不能马虎,重要着呢!”姚玉良一脸严肃地说。

  黑夜里,他的身影渐行渐远,再过一个小时他又会回到这里,再次蹲下、站起,用一次次地探照、摸索,确保这一方的安宁。而在这一次防汛防台的工作中,新市镇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像姚玉良一样的人。

  30余支应急队伍,600多位奔赴在一线的人,从黎明到黑夜,是他们的坚守换来老百姓的安眠。尽管目前台风“烟花”中心已移出浙江,风雨也在逐渐减弱,但影响还未结束。新市镇的党员干部群众们不敢有丝毫懈怠,持续奔走于各处闸站、堤防、在建工程,力求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并作出相应部署。

  莫干山镇:凝心聚力防止地质灾害

  下午5时许,微风伴着细雨。在莫干山镇防汛指挥部,镇村镇建设规划办在建地质灾害专管员王佳奇揉了揉眼睛,继续盯着一室四平台系统,实时掌握有无地质灾害发生。“山体一旦滑坡,就可能危害群众的生命财产,容不得半点松懈。”

  不久前,县气象台发布的台风“烟花”警报显示,26日夜间至27日我县山区有暴雨,需特别注意加强防范地质灾害和小流域山洪。山区面积占比大的莫干山镇就是我县防汛防台的前沿阵地。

  “这次台风,移动速度慢,降雨时间长。受前几天降雨影响,土壤水分饱和度已经偏高,极易发生滑坡、坍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王佳奇介绍,即便是降雨量偏小的情况下,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依然很大。

  为了避免地质灾害发生,莫干山镇和下辖各村严阵以待,党员干部坚守一线,编织了一张严密的防汛防台网络。

  晚上8时许,降雨量渐渐增多,各村开始部署新一轮巡查。仙潭村村委里,莫干山镇常务副镇长潘侠和村党总支书记沈蒋荣正在通过“一图感知画里仙潭”系统,查看风险隐患点位。

  数字技术的运用,让仙潭村的防汛防台工作变得更加科学、有效。“图像是三维的,非常清晰。”沈蒋荣说,靠近山体的房屋在图上一目了然,能让他们一下子判断出该转移的村民人数。

  仙潭村再往里的南路村降雨量更大,是镇上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晚上9时许,在湿滑的山间小路,旁边的山涧里轰轰作响,几个手电上下晃动。村党总支书记桂建国和镇里的联村干部、村干部、党员志愿者正在巡查水位情况。

  “我们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南路村划分了三个片区,每个片区安排6个人员,再加上机动人员,从早到晚始终保持30多人负责巡查工作,确保发现险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科学处置。”桂建国说,特别是村里的党员,都主动报名且始终参与防汛防台。

  和大多数一线坚守者不同,68岁的高峰水库管理员白直通是一位孤独的“守望者”。“今天的降雨量是17毫米,比昨天的64毫米低了不少。”白直通说,昨晚雨量大时,每隔一两个小时就会出来查看水库水位,生怕出现险情。

  一个人守一个水库,白直通坚持了30多年。他说,自己马上就要退休了,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夜里寻堤守库,困难更多,压力更大,但一线的党员干部把防汛防台当做命令,用明亮的眼眸在黑夜里排查隐患,默默守卫着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