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新市茶糕,大家都不陌生。若是当成早点,我们喜欢去早餐店,点一块茶糕,就上一碗咸豆浆,全部落肚后,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礼盒装的新市茶糕“登场”了。那么,新市茶糕是什么时候从普通的早点,变成走亲访友的伴手礼的呢?
“新市茶糕点心过去是有钱人吃的,等到解放后生活慢慢好了,顾客开始打包回去品尝或者送客,市面上出现了大份的竹篮包装,竹篮外头有店家的标签纸封口。”2月23日,家住新市镇宁夏路的耄耋老人陈立新,拿出了一块保留了70多年的茶糕广告模具,将自己和新市茶糕的往事娓娓道来……
学徒时代
端着托盘沿街叫卖
茶糕广告模具呈圆形,上面刻有“新市陈友林”“鲜肉冬笋美味茶糕”等字样。陈立新告诉记者,这块茶糕广告模具是当年开茶糕店时使用的,陈友林是自己父亲的名字。茶糕店虽然不开了,不过这块模具却一直保存了下来。
陈立新12岁那年,进入太平桥堍的“圆子阿福”茶糕点心店当学徒。那个时候,茶糕都是沿街售卖的。这种售卖模式对于还是学徒的陈立新来说,是不小的考验。个子不高的他,硬着头皮拿着托盘,在茶馆店、轮船码头穿梭叫卖,“茶糕要伐?茶糕要伐?”那些手艺好的,一圈下来就卖完了。陈立新在学的时候,越发用心。
托盘里往往还会有麻球、雪糕等传统点心。茶糕最贵,一个早上最多卖出十几块,买茶糕的往往都是有钱人。“他们不赶时间,买了茶糕,配上一壶茶、一壶黄酒,细细品味,谈谈生意经。”陈立新回忆道。
没几年,师傅年岁已高过世了,十五六岁的陈立新搬到家中自己做。同样是街头叫卖,心境已然不同。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做茶糕的地方从有些偏僻的狮子坟,搬到了更靠近轮船码头的南汇街蒋介弄,和父亲一起办起了陈友林茶糕点心店。
守店不易
一块茶糕分着吃
有句话说,吃在新市。要想在吃客云集的新市镇站住脚,并不容易。陈立新年轻好学,严格按照制作技艺,精心挑选食材,茶糕口味获得了顾客的认可。店铺生意稳定后,陈立新娶了妻子,有了四个女儿。慢慢地,陈友林茶糕点心店和王福康茶糕店、姚丫头茶糕店等齐名,成为了新市茶糕“叫得响”的品牌之一。
虽然陈立新家是做茶糕的,但是陈家四姐妹平日里几乎吃不上茶糕。“舍不得吃。到了过年的时候,母亲心疼我们,给我们一块茶糕,四姐妹分着吃,一人能分到一角。”今年63岁的二女儿陈玉梅解释道,“一块茶糕四分钱,看起来很便宜,但在当时还是挺‘奢侈’的。我19岁参加工作,第一个月的工资是18元。”
起早摸黑,挣得不多。继续守店还是改行?当一个去杭州钢铁厂工作的机会摆在面前时,陈立新选择了后者。几十年间,由于品牌意识薄弱,包括陈友林茶糕在内的不少新市茶糕品牌,渐渐消失在历史舞台。
从杭钢退休之后,陈立新曾萌生过恢复“新市陈友林”品牌的念头。但女儿、女婿全都不从事这一行,只能作罢。
加大传承
新市茶糕越叫越响
如同一个江湖,新市茶糕的老品牌辉煌不再,但新品牌却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为了加大传承,新市镇在2019年羊肉黄酒节期间,举办了“金牌茶糕”评选。桐德茶糕获得金牌,银都大酒店、张一品食府获得银牌,真传茶糕、新群小吃店、银林小吃获得铜牌。
陈立新仍然非常关心新市茶糕的发展。路过真传茶糕,他会和店主程阿新聊上几句。让他高兴的是,新市茶糕仍然秉承着传统的制作手艺,馅料必须是新鲜猪肉、韭芽等材料配上皮冻,米粉要用糯米和粳米混合,这样才成就了新市茶糕特有的口感。不同的是,过去磨粉、剁肉都靠人工,现在有了机器的助力,省力一些。
“现在购买的游客越来越多,卖得好的时候,我们一天要卖一百多箱。”入行40余年的程阿新说。蒸腾而起的热气里,新市茶糕的香味越传越远,慕名来学手艺的人也多了。程阿新收的徒弟已有100多人,徒弟们在湖州、桐乡、余杭、嘉兴等地开起了近百家新市茶糕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