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一只蟹的变化
时间: 2019-09-20 来源: 作者: |一人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身边的变化太多了。仅说吃蟹,德清人对蟹的态度与感受,变化之大,有点不可思议。

  自古,德清就是一个蟹的江湖。水面多,蟹也多。漾里的蟹,叫湖蟹,河里的蟹,叫河蟹,今天的人,又习惯称作大闸蟹。但据老人们回忆,他们小时候,并不把蟹当宝贝。一大清早路过河滩边,顺手就能捡到几只。那时候的人,对水草上、河滩边束手待擒的大闸蟹,常常“视而不见”。这在今天的年轻人看来,很难相信。为什么那时候的人,如此不懂吃呢?

  那么,那时候的人是否“太有得吃”?恰恰相反,正因为那时条件非常有限,才对大闸蟹没有多大兴趣。当时的首要问题,是要解决温饱。唯有米饭、肉和蛋,才是最好的宝贝。大闸蟹这种美味,一则填不饱肚子,二则肠胃经不起折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从饥寒交迫的困境中走出来的德清人,最大的幸福,就是安安稳稳在家吃一顿饱饭。至于蟹的味道如何,没人关心,关心的只是稻米丰收,猪肥羊壮。只有吃得饱的食物,才是最好的宝贝。这种饿怕了的心情,今天吃饱喝足的人很难体会。

  老人们都说,那时候的人,体形大多较瘦,大家感觉肚子里面总是瘪瘪的,一个村里找不到一两个胖子。秋风一起,特别怕冷,很多人吃了河蟹,会不舒服。而对于油腻的食物很向往,所以肥肉要比瘦肉贵。

  后来,吃饱穿暖成为生活的常态,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德清人的钱包鼓了起来,于是,今天吃鸡,明天吃鸭,大鱼大肉成为常态。但几年下来,很多人发现油水虽然充足了,但人也容易胖了。肚子里鼓鼓的人,越来越感觉到小鱼小虾比大鱼大肉更好。对于荤腥的态度,不再以肉的多少为标准,而是更看重味道如何。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乾元长桥河里的虾不见了,爱吃的人多了,什么苎溪漾、荷叶蒲漾、西葑漾、下渚湖里的大闸蟹,也越来越少见了。

  蟹的身价,由此成倍增长。尤其是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对于吃蟹的热情与日俱增,本地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外地蟹爬上德清人的餐桌,尤其是阳澄湖大闸蟹,开始大行其道。

  这时,德清人发现,德清吃货已然无法独善其身。交通变了,信息灵了,蟹们行走的江湖也变大了。过去,你可以用“士林价格”买到苎溪漾的湖蟹,可现在,必须参照一下阳澄湖大闸蟹的价格坐标。过去,你可以用“勾里价格”定购西葑漾的湖蟹,现在,外地蟹提前上市,早已在当地菜场显摆身价。德清吃货要承担的蟹价,不会比上海便宜多少,却也让水产户喜出望外。吃货开始理解“市场是平的”这句话的含义,过去河滩边能够随便捡到的蟹,今天打着灯笼也抓不到了。

  阳澄湖大闸蟹名气太大,却并非全是好事。因为李鬼太多,有人吃到了阳澄湖的“洗澡蟹”,有的甚至连阳澄湖的水没有沾过一滴,却也标榜来自阳澄湖。其实,我们吃到的蟹,很多为太湖蟹。但是,去年有消息说,为了生态,太湖禁止网箱养蟹。

  那么蟹从何处来?别担心。你吃到的蟹可能远自东北辽宁。众所周知,辽宁盘锦的稻米闻名天下,殊不知,那里的稻田蟹也火了。

  盘锦稻田蟹一直受困于流通,但近年由于冷链物流业的发展,让它奋斗在了屌丝逆袭的路上。德清吃货轻点手机下单,就能吃到山海关外的大闸蟹。这种蟹,膏满黄肥,野味十足,可以让德清吃货大饱口福。

  蟹的江湖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变化,早年的德清人,连身边的蟹也会视而不见,但现在,目光已然触及到数千里远的山海关外,今天的吃货们的幸福感受,是过去无法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