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对河口水库不是撒野地
时间: 2019-08-19 来源: 作者: |一人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山清水秀的对河口水库,成为不少人的理想休闲地。有人来这里观光旅游,有人来这里骑行锻炼,有人来这里拍婚纱照……但据《德清新闻》报道,最近,有两名本地人将这里当成了撒野的地方。

  这两名本地人进入对河口水库钓鱼,嫌水源保护区隔离防护设施碍手碍脚,故意损毁并擅自移动隔离设施,两人被当场抓获,根据《浙江省饮用水源保护条例》,他们将受到处罚。

  众所周知,现在的对河口水库,除了一般水库所承担的作用之外,还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它已成为全县人民的“大水缸”。但很多人对此认识却没有到位,把它作为自家的自留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钓鱼、烧烤、游泳、乱倒垃圾,随心所欲。有关管理人员前来劝阻,他们中的不少人,总是听不进去。据笔者了解,不少人因为是本地人,早已把对河口水库当作自家的自留地了。但是,他们又不珍惜这块宝贵的自留地,甚至嫌保护设施碍事,任意拆除,肆意糟蹋,实际上把它当成了撒野地。

  对河口水库如果真的如某些本地人所愿,成了他们的自留地,笔者也相信,这些本地人也会留有那么一点保护意识,但是,他们为什么并不珍惜这只“大水缸”呢?因为这些人的心中,潜藏着“公地悲剧”的魔咒。

  1968年,美国学者哈定发表了一篇题为《公地的悲剧》的文章。英国曾经有这样一种土地制度——封建主在自己的领地中划出一片尚未耕种的土地作为牧场(称为“公地”),无偿向牧民开放。这本来是一件造福于民的事,但由于是无偿放牧,每个牧民都养尽可能多的牛羊。随着牛羊数量无节制地增加,公地牧场最终因“超载”而成为不毛之地,牧民的牛羊最终全部饿死。

  当一项资源或财产属于许多拥有者时,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使用权,但是大家都想着在有利于自己的方向使用,而不去主动维护这块公地,久而久之就造成资源过度消耗,最终因管理不善、补给不足而走向枯竭。对河口水库属于我们每一位德清人,人人享有一份权益。但如果“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本地人,不好好珍惜这块宝地,人人都想多占有一份对河口水库的资源,哪怕游个泳,钓个鱼,挖个沙,都自顾自争抢利益,那么,对河口水库过不了多久,就维持不了这片山清水秀的美景,久而久之,对河口水库这只“大水缸”,套用一句不雅之语,一定会“敲碎狗食盆,大家吃不成”。

  那么,如何避免“公地悲剧”的发生?就是对向对河口水库索要不当利益的人“亮剑”,通过不断地“亮剑”,让习惯于去对河口水库撒野的人利益受损。

  诚然,对于对河口水库水源地要加倍珍惜爱护的问题,有关部门不知强调多少次了,但为什么仍有那么多人包括一部分的本地人充耳不闻?还有一个原因是社会公信力的问题。有学者说,公信力也像一块公地,大家都能感觉它在损耗,却说不清在什么地方损耗,被谁损耗,谁该为此担责,也没有谁因此而被追责,然后公信力又被进一步损耗。

  这样一种怪圈,其实也有“亮剑”不足的原因。让出鞘之剑更亮,出鞘频率更高,遇到“长手长脚”必斩,才能让公信力维持在更高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