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文字:   打印

竹林经济 悄然升级
时间: 2019-08-14 来源: 作者: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据《德清新闻》报道,近年来,德清竹农开启“林菌模式”,通过引进新品种、运用新技术,在林下培育褐松茸、灵芝、竹荪等菌类,如今,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由此,新的竹林经济正蓬勃兴起。

  历史上,德清竹林的比较效益,时高时低,很像鸡肋,食之无啥肉,弃之又可惜。效益高的时候,毛竹被客商抢购,效益差的时候,竹子的销售价抵不过雇工费用。

  那么,德清的竹林在什么时候变成了“有肉”的大产业?是二十多年前早园笋覆盖技术被大力推广之时。

  自古以来,竹笋只在清明前后才破土而出,但是因为覆盖技术的应用,使得竹笋可以提前到春节前后上市,这不仅拉长了竹笋的上市期,也让竹笋的身价成倍增长,竹农的收益大幅提高,调动了广大农民种植早园竹的积极性,让原本普通的早园竹品种,备受欢迎,迅速扩大到十万亩,成为德清中西部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初,根据早园笋在10℃以上即出笋的习性,秋山成校的研究人员用砻糠、稻草厚覆竹地保暖,并控制好用肥、湿度,终于成功培育出提前三个月左右出笋的早园笋,这时候,正是春节前后,让提早上市的早园笋格外受到市场欢迎。据报道,2007年3月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德清早园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从此,德清早园笋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增。

  但是,近年来随着各地引进德清的早园笋栽培技术,也随着交通的日益发达,各地的早园笋产量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德清以南的江西等产区,因为冬天气温更暖,早园笋往往比德清更早上市,让春节期间的德清早园笋不再像以前那样独一无二,再加上劳动力成本上升,挑砻糠进出竹地这种重体力活越来越没人愿意做,导致孵笋成本急升,所以,二十多年前的覆盖技术,在今天看来,其比较效益早已不如当年,所以,竹林经济又到了换挡期。

  从2016年秋冬开始,德清农户就开始尝试竹林种菌试验,2017年夏,兴农食用菌场在位于莫干山镇庙前村的竹林里成功种植“褐松茸”菌种,因为是纯露天自然种植,整个种植过程没有任何有害化学品投入,所以在生态环境上比早园笋覆盖技术更胜一筹。以当时的市场价7元一斤计算,每亩销售额为5000元左右。随着更多农户积极尝试并取得成功,德清县“一亩山万元钱”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开始实行,林下经济拉开转型升级大幕。

  县林业部门通过向林农免费发放褐松茸等菌种活动,深入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据报道,今年莫干山镇为发展林下经济,在县林业专家及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支持指导下,开展竹荪示范种植,取得可喜局面。瑶坞自然村的方卫斌共种植了十多亩竹荪,每斤竹荪蛋目前零卖可以卖到40元一斤,七月份到现在为止已经采摘了2000多斤。

  如同早年油焖笋的走俏,成为德清人招待外地客人的地方特色菜,如今,竹荪炖竹林鸡也渐成德清的一道新名菜,升级中的林下经济正牵引出一道新的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