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文字:   打印

从“洛阳铲”到“GIS”
时间: 2019-08-08 来源: 作者: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说起考古,很多人会想到洛阳铲。考古爱好者熟知一个故事:将近一百年前,河南洛阳附近农村一个叫李鸭子的人,来到他家附近一个地方赶集,他看到集市上有一个包子铺,包子铺里有一工具非常特别,卖包子的人正准备用这一工具在地上打一个小洞。这一工具往地下戳一下,就能带起很多土。盗墓经验丰富的李鸭子马上意识到,这工具比铁锨更容易探到古墓,于是他画了纸样,找到一个铁匠,第一把洛阳铲就这样诞生了。

  洛阳铲的大致形状为U字半圆形,铲上部装长柄,可打入地下十几米,通过对铲头带出的土壤结构、颜色和包含物的辨别,可以判断出土质以及地下有无古墓等情况。李鸭子屡试不爽,效率大升。

  有人要问:洛阳铲为何会出现在洛阳?这跟洛阳的历史地理有关。洛阳附近有座名山,叫邙山。

  洛阳邙山,山虽不高,海拔仅250米,但自古以来,名气大得惊人。在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中,经常提到邙山这座山名。自从东汉以来,这里先后埋葬了24位皇帝,还有历朝历代帝王的墓冢。根据统计,包括皇族大臣、达官显贵的陵墓在内,邙山地区总共有古代陵墓超过1000座。由于洛阳铲的流行,使得中国古墓葬最集中的洛阳邙山地区十墓九空,古物大量外流。洛阳铲也由此恶名远播。

  但是,因为洛阳铲的价值不可否定,它在考古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学会使用洛阳铲来辨别土质,成了每一个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在中国著名的殷墟、偃师商城等古城址的发掘过程中,洛阳铲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使在今天,洛阳铲仍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建设上。

  据称,一把好的洛阳铲,装上富有韧性的腊木杆并且接上特制的绳索,可以打入地下十几米,甚至几十米,洛阳铲提起后,铲头内面会带出一筒土壤。这样不断向地下打,不断地提取土壤,对提取的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各种包含物进行分析,就可判断地下的大致情况。如果发现有陶瓷、铁、铜、金、木质物,就可以推断地下藏品的性质和布局。经验丰富的考古人员,可根据洛阳铲碰撞地下发出的不同声音和手上的感觉,便可判断地下的情况。

  当人们对洛阳铲津津乐道的时候,可能很多人想不到,如今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被应用于考古中。在良渚遗址考古中,来自德清的地理信息技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据报道,在良渚考古中使用的地理信息设备及相关技术服务,就是由德清地信小镇中的浙江南方测绘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

  所谓的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它的科技含量远非一把洛阳铲可以比拟。

  从一张数字高程模型DEM图,就能发现良渚古城的外郭城,并在之后的考古发掘中得到验证。当GIS和遥感等新技术手段应用于考古,考古如同安装了透视镜,地下情况基本能一摸一个准。所以,在良渚遗址考古中,与地信密切关联的技术成了一个规定流程,在调查发掘之前,他们都会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先做分析,然后才开始传统的勘探、踏查。这比洛阳铲,更为宏观高效,也更为谨慎细致,提高了预见性,减少了盲目性。

  虽然洛阳铲与GIS不可同日而语,但两者也有相似之处。近一百年前,洛阳地区因为古代文物多,而成就了洛阳铲。近一百年后的今天,在德清及其周边地区,也是因为古代文物多,让德清的地信小镇在考古中“近水楼台”,发挥出更多作用。

  如同当初发明的电,起初人们只限于照明,后来才发现,电力已然无处不在。相信,GIS也将如此,GIS的作用与地位将在更多领域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