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山水德清 >> 生态旅游
文字:   打印

良渚玉器产杨墩 中初鸣遗址成省十项重要考古发现之一
时间: 2019-01-11 来源: 作者: | 记者 王钰涵 通讯员 沈松琴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1月6日,浙江省考古学会公布“2018年浙江十项重要考古发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德清中初鸣良渚文化制玉作坊群遗址考古发掘”项目位列其中。

  中初鸣遗址,面积约7.5万平方米,位置在雷甸镇杨墩村。什么概念?这个区域距离良渚遗址群只有18公里,毗邻苕溪和京杭大运河,面向太湖平原。在中初鸣遗址,记者见到了考古队相关负责人费胜成,他介绍考古队已在杨墩村驻扎数月,目前各项扫尾工作有序推进。

  关于中初鸣遗址,在民国《德清县新志》卷二就有记载:“中初鸣、下初鸣、桑育、高桥、地中时掘有杂角古玉及圈环布坠等物……”2017年,雷甸建设通航智造小镇,因此对相关区域居住村民的房子进行拆迁规划。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清博物馆进行了初步调查,采集到少量玉器、石器和陶片,初步判断这是一处玉器加工作坊。

  2018年,省考古所在遗址西北部进行了发掘,揭露良渚文化土台一处,清理墓葬3座、灰坑11个、灰沟2条、井2个,出土陶器、石器、玉器(包括玉料、半成品、残件)等标本共1500余件,其中玉料、玉器半成品1300余件。

  中初鸣遗址与其西南1公里的杨墩遗址均为良渚文化晚期的制玉作坊,在其南部的田板埭遗址也采集到玉料,杨墩——中初鸣存在由数个加工坊组成的制玉作坊群。鉴于遗址的重要性,中初鸣遗址的工作已被纳入国家文物局十三五重大专项课题“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从松泽到良渚”。

  德清中初鸣制玉作坊群虽然产品种类单一,以玉锥形器、管等小件玉器为主,但生产规模大,年代明确,是迄今为止长江下游地区发现的良渚时期规模最大的制玉作坊群遗址,对这一时期生产经济模式的研究,以及玉料来源、产品流通的人群和社会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