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为创新扬尘治理点赞
时间: 2019-01-11 来源: 作者: 一人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建筑工地是最没有趣味的地方,不过最近《德清新闻》刊登的一则消息,让人对建筑工地有了某种好奇心。消息称,104国道德清段改建工程2标高架段,在近日安装了喷淋喷雾系统进行抑尘。

  这个喷淋喷雾系统不断向空气中喷洒出细密的水雾,仿佛在施工现场和通车道路之间增加了一道屏障,如此一来,即使有施工扬尘出现,这些扬尘在外散飘移时,碰到细密的水雾墙,就会被水雾墙截获,大大降低了施工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县交通水利集团工作人员透露,接下来计划在我县其他交通建设项目上推广使用喷淋喷雾系统,进一步提升道路行车环境和空气质量。

  这种寻求有效治理工地扬尘的做法,我们不妨点一个大大的赞。因为,解决建设工地扬尘的问题,看似简单,但具体的管理与技术难题,并不容易解决。

  人们普遍的认知是,哪里有工地开工,哪里的居民就会“吃土”。尘土飞扬,乌烟瘴气,成了我们对建筑工地的刻板印象,修路建房产生的灰尘,似乎从来就没有一个好办法对付。但是,众所周知,日本工地的整洁,颇有盛名。日本的有些建筑工地,成了中国人参观的“景点”。这是什么门道?是因为许多学习日本的5S管理经验的中国考察者所提的要求。

  比如,工地上有一道约一米宽的双黄线,是专门供人通行的。参观人员和非本区域的作业工人,都只能走在画线的道上,因为这样才能确保安全。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人员不会因随意走动,鞋子将尘土带到别的地方。在建筑工地,日本人连建筑垃圾也分类,塑料归塑料,粉尘归粉尘,这让生活垃圾还没能完全分类的我们,真的很开眼界。

  日本工地管理上的严格体现在一些细节上。每辆进出工地的土方车,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现场监控下,用刷子、高压水枪以及拖把清洗干净轮胎后,方可离开。据专家介绍,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实施多年“5S运动”,即整理、整顿、清扫、标准和素养,成效显著。其实,德清的一些建筑工地,已能见到类似的管理,比如,车辆进出,也大多进行了清洗,不允许将沾有泥土的鞋子走入施工现场,也不允许将施工粉尘留给下一道工序,必须随时清理等,但总体来说,仍然比较粗放,远没有达到日本工地的精细管理程度。

  据报道,日本工地的扬尘少,除了管理上的因素,另一大原因是善于技术创新。众所周知,施工或装修过程中,很多灰尘产生的原因是管网开槽。随着刺耳的刨切声,泥沙粉尘俱下,灰尘四处飘扬。但日本的建筑工地管网布置,不开槽沟,有“一胶走天下”的说法,他们直接用胶水将管线固定在墙壁或楼板上。据称,有家杭州的房产公司工程人员想拿一桶胶水回来,日方的接待人员说:“送你们一桶可以,只是海关不会让你们带出境。”因为人家的胶水配方保密。

  我们所见到的弯头、双通管、三通管等都是不透明材质。而日本工地上见到的弯头、双通、三通管,都采用透明的塑料材质。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发现管道堵塞,一眼就能看清,因为安装时就没有挖槽,不用开膛破肚,给检修带来极大的便利,也不会产生灰尘。

  所以,治理扬尘,我们可以努力和改进的空间还有很多很多,对比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我们有许多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需要用创新的办法给予解决。在此,我们要为有关方面基于扬尘治理的不懈努力再点一个赞,德清的蓝天白云,就需要通过这样的努力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