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文字:   打印

乡村振兴的点灯人“晓之语”
时间: 2018-12-14 来源: 作者: | 记者 王福田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记雷甸镇科协秘书长、成校校长潘晓利

  在雷甸镇说起科协秘书长潘晓利,几乎新一代农人与乡村创业者都知道。热心的新农人李忠良还掏出手机给记者看“晓之语”的微信,边点边说:“快看,这个365天为我们农民、创业者更新信息的人,就是雷甸镇科协秘书长、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潘晓利。”另一个创业者姜强强说:“潘校长不仅热情,而且点子多人脉广,她有160多个群,里面有4万多人,各种能人各种专家都有,当然更多的是我们一起想学习与寻求帮助的人,她的忙碌程度无法想象,但她帮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超乎我们想象……”

  雷甸镇有16个科协基地,农民专家和“农二代”超百人,从事乡村农业工作的超万人,包含种植、养殖、休闲类及家庭农场等不同方面,每年培训超4000人,加上其他活动超6万人次。尽管很忙,但对于每个基地与每位农民专家,潘晓利都知根知底,说起每家的故事也如数家珍。无论走到哪个点,进入哪个农业基地,所到之处感触最深的便是科协发挥成校优势为农民培训给乡村带来的新变化。

  “我是个仅有初中文化、种了28年地的‘土’农民,现在成为使用机耕、机收,掌握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新农人’,多亏这几年参加了成校的职业农民培训,根据不同季节,潘校长都会带领专家来现场指导,今年我还评上了农民职称。”种西瓜出名的佘连初兴奋地对记者说。多年来,潘晓利一直将服务乡村振兴、培育新农人作为努力的方向。每年都有2000多户农户参加培训,今年还有1000多名种养户、创业者、回乡青年等获得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国家职业等级证书和创业证书等。

  “培训机会难得,如果只走形式,不能抵达农民最需要的地方,这可不行。”在集中培训之后,雷甸镇科协还通过微信群等平台,为学员搭建“后续服务课堂”,并对种养大户推行全方位跟踪服务模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者采取地图式推广模式,聘请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师,定期在群里为学员服务,甚至做到关键点24小时在线。几年下来,潘晓利根据不同产业、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精准锁定对象,建立各种各样的微信群。就拿当地的支柱农产品西瓜来说,有培养新型农民的“创意种植群”,有提高西瓜附加值的“瓜果雕刻群”,还有服务普通瓜农的“创业创富群”……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更离不开新农人。为农民培训几次并不难,能点对点长期跟踪培育,把新型职业农民‘扶上马’‘送一程’,同时吸引更多的人留在乡村,为农村服务,为建设美丽家乡出力,这是更重要的。”潘晓利说,这样的培训方式让现代农业技术和乡村振兴深入人心,值得更多人努力。今年在创业班中还特意增加一些“三农”政策的内容和经营管理知识,并加强与外地种养大户交流,创造机会走出去,参观学习外地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经验。

  作为一名最基层的乡镇成人学校校长,潘晓利怀揣一颗“为农民朋友服务的初心”,从农民最真实需求出发,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将原先自上而下的“要你学”的培训,变为自下而上的“我要学”的培训。这一工作思路的转换,为乡村成人教育注入了生机,该校被评为全国首批乡村振兴研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