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货车鸣笛声吓得老人迷路
时间: 2018-12-14 来源: 作者: | 记者 俞晓勤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本报刊发《84岁老人走失,德清山鹰救援队历时2小时找回》,风雪中的暖心事惹来市民关注。在大家纷纷为山鹰救援队队员点赞的同时,对老人走失有疑虑。

  昨日上午,市民王女士也就是84岁老人的女儿,向本报新闻热线打来电话称,通过连续3日的调整,父亲的情绪终于有所缓解,开始开口说话。王女士这才得知,原来父亲是因货车的鸣笛声受到惊吓,导致大脑一片空白,找不到回家的路。

  王女士表示,父亲在走失当天早上,只是去了家附近的菜场买面条,这原本是父亲每隔三四天都会做的事情,所以家里人也没有想到会有意外发生。

  据王老先生自己回忆,当天卖完面条就打算回家,大约9点左右,走到了菜场附近的十字路口,看到有车来往,王老先生就站在十字路口处,等待车辆先行。而此时,一辆大货车经过,就在其身旁猛按了几下喇叭,声音刺耳,王老先生顿时身体一震,脑袋一片空白,之后就迷迷糊糊地不知道走向了哪里。

  听着父亲的讲述,王女士表示十分心疼,因为就是这样的一次意外事件,致使父亲在下雪天走失了整整12个小时,一天没有吃饭。因惊吓过度,老人很久没有开口说话,事后检查发现血压升高,幸好山鹰救援队队员的及时搜救,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过高分贝影响健康

  或许很多司机对鸣笛不以为然,但老人差点因此犯病,这不禁给广大司机敲响了警钟。那么车笛威力有多大?为此,记者咨询了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雷伟。

  “不同人对声音的承受能力不一样。”雷医生表示,声音分贝如果超出人体承受能力,且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里,那么神经系统就会受到影响。而短暂性的高分贝声音刺激,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呼吸加快等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及婴幼儿、孕妇等,尤其要注意,尽量避免超过人体承受能力的高分贝声音。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惊吓,部分患者甚至会使旧病复发。

  引起不良后果司机担责

  那么如果因此发生意外事件,鸣笛司机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呢?对此,记者咨询了浙江苕溪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萍。王律师也通过身边事例讲解了乱按喇叭的严重后果。

  据其讲述,江西省萍乡市就曾发生一起汽车鸣笛导致的人伤事件,2016年3月1日中午,市民李某驾驶汽车,在途经山下小学路段时,与同向步行的邬某相遇,在接近行人时,李某鸣笛,邬某因惊吓一侧身摔倒在地,致脑后枕部受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于次日15时死亡。

  对此,邬某家属上诉至法院。王律师介绍,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五)项“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之规定,可知车辆是否与受害人发生“直接接触”,并不是构成交通事故的必要条件,也不是承担责任的前提条件。

  最终该事件经法院审理认为,李某在接近老人时应该预见到鸣笛可能会对对方产生刺激,进而可能造成不良后果,而李某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过于自信认为不会产生不良后果,从而导致本次事故的发生,因此李某驾驶机动车的鸣笛行为存在一定的过错,应对本次交通事故承担次要责任。

  提醒:建议车让行人

  此次事件后,记者走访县城及周边镇区道路,发现县城内有禁止鸣笛和限速的标志,而镇村道路暂时还未有禁止鸣笛和限速的标志。

  “希望菜场、学校、医院这些周边地区,司机能尽量多一份礼让。”家住新市镇药王路附近的市民孙女士说道。孙女士表示,礼让斑马线渐渐成为德清文明新风尚,节假日也看到景区或县城人流量较大的路上,有志愿者在斑马线前提醒司机礼让,希望这样车让行人的文明之风能够更加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将十字路口及斑马线前的鸣笛,尽量转换为减速或停车礼让。

  “司机还可以连续打远光灯,或者打开车窗调高车内音乐音量,提示行人。”走访中,武康市民王女士也给出自己的小小建议,或者轻按鸣笛,这样鸣笛声就不会太刺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