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时光荏苒 光影有情
时间: 2018-12-06 来源: 作者: | 记者 徐超超 文 李杰 图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老摄影家孙永华

当时人们买肉的场景

丰收的喜悦

城关镇老照片

姐弟俩

勤劳致富最光荣

骑牛的孩子们

孙永华与老伴展示老照片

扁担挑起童车

  新市摄影家孙永华今年已经是79岁高龄,自17岁到照相馆工作,便一直与相机形影不离。转眼60年过去了,他从风华正茂的少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让人欣喜的是,孙永华拍摄的大量照片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变成珍贵的影像资料。

  12月4日上午,记者慕名来到孙永华开在新市镇朱家弄45号的照相馆,只见方寸之地摆满了各式各样具有年代感的照片,而这些照片无一不折射着人们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生活状态。孙永华说,因为工作需要和兴趣爱好,照片拍摄的地点涵盖东部水乡和西部山区。

  在孙永华向记者展示的照片中,人文题材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其中以丰收为主题的照片令人遐想。“由于我在照相馆工作,在农忙时需要下乡给农民们送油条、肥皂、粉丝等物资,所以就会带上相机去拍些照片留作纪念。”孙永华说。

  其中有一张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照片,画面是农民们将收割过来的粮食,过秤卖给国家。“那个时候,农民们每年会先将新收上来的一部分粮食卖给国家,剩下的才会留下来当做自己家的口粮。”孙永华说,除此之外,在那个时期最让他难忘的还是农忙季节,由于当时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农民们在农忙时非常辛苦,常常要在凌晨2~3点钟起床去稻田收割水稻,就在中午最热的时间纳凉两个小时后,便要一直干到晚上7~8点钟才会收工回家,“要是遇到下雨天,那就更不用提了。”孙永华回忆说。

  而在另一张同时期的照片中,则是两个小娃娃坐在米袋上,品尝着棒冰,脸上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笑容。“当时父母在田里干活时,往往还要带着自己的孩子。”孙永华说,可以看得出当时粮食是丰收了,父母还高兴得给孩子买了棒冰,因为就当时的物质条件来看,棒冰也很稀奇。

  还有一张摄于1985年的照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照片讲的是主人正在举杯邀客同饮,左上角则是一张“勤劳致富”的光荣证。孙永华告诉记者,照片中的主人是一名取得过市先进工作者的养羊专业户。当时,县里刚刚给他颁发了“勤劳致富”的光荣证,得知这一消息后,孙永华专门带上相机赶上门,拍下了这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缩影。”孙永华说,改革开放前,对个人养羊是有限制的,但改革开放后,政策放开了,农民的胆子大起来了,生活也好起来了。

  此外,孙永华还有几张摄于同时期的照片让人浮想联翩。这几张照片记录的是农民们上街赶集,满载而归的画面。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记录农民劳作的照片,还是记录农民市井生活的照片,里面每一个主人公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而从这些笑容推断,记者仿佛看到那时的人们已经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春风”,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除了人文题材外,孙永华的相机下还记录了城市的变迁。“这张新市全景图摄于1981年9月,是第一张记录新市全貌的照片。”孙永华说,改革开放之后,新市的码头变得更加繁荣,来来往往的船只非常多,当时他看到这一幕场景,觉得非常漂亮,就从四个角度拍下了这张照片。

  “但和现在相比,当时肯定是差远了。”孙永华说,现在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已经很高,甚至开始向智慧农业发展,物资也不像过去那样匮乏,人们不用拿着肉票才能去市场买肉。同时,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随处可见高楼大厦,而这一切的变化,都归功于40年前那一个伟大的决策——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