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莫干山,终于可以闹中取静了
时间: 2018-12-06 来源: 作者: | 一人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莫干山旅游集散(换乘)中心于11月30日上午正式启用。对于广大游客和经常要上下山的工作人员而言,可以减少拥堵,这个游客中心似乎是盼了很久盼来的。而对于习惯于自驾车辆上下山的人来说,似乎又增加了一些不便。所以,见仁见智,各有态度。

  一切皆是因为汽车时代来得太快。如果社会上汽车增量没有这么大、这么快,那么,自己驱车直接上山的旅途是一次蛮舒畅的过程。但是,当社会车辆拥有量越来越大,当越来越多上莫干山的游客都直接将车开上山,那么,每个车主期望得到的便利,就成了争利,你争我夺,变成了相互间的不便利。

  在一个黄金周,笔者意外发现,整个莫干山已成了停车场。许多找不到车位的车辆,到处瞎转悠,越转悠越拥堵。在荫山街的一段,尽管道路被划成了单行线,但难得上山一趟的车主早已晕头转向,即便有志愿者指引,还开启了导航,但还是开错了路。“聪明”的车主凭借最原始的办法,沿着别人的车轮印,钻进了偏僻的树林中,自己“创造了新车位”。

  其实,莫干山上类似于游客过多、车辆过多的矛盾早年就有了。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民国风云人物黄郛与张静江就为“清静与热闹”的矛盾而结下深仇大恨。黄郛认为,莫干山的优势在于清,在于静。而张静江,虽然名字上有一“静”字,但他却偏爱“热闹非凡”。他要把莫干山搞热闹,用“机车”将游客从山下拉到山上,将经济搞活。结果碍于黄郛的来头太大,张静江只能半途而废。

  在今天,这样的矛盾依然存在。人太多,车太多,莫干山还成莫干山吗?所以有人说,莫干山在黄金周已成停车场了,哪里还像个风景区。但是,反对的声音也是不少,如果没人来旅游,把要来莫干山的人统统拒之门外,大家不就都喝西北风了?所以有人说,没有人的风景区给谁看呢?

  莫干山旅游集散(换乘)中心的设立,无疑做大了两种不同意见的交集区,我们要旅游市场热闹的繁华,也要保留繁华下的清静。当然,这必然会引起一部分人的不适,但也会引来很多的掌声。在保护和发展上,从来就没有万全之策,所谓的十全十美只是一种愿望。有所舍弃,有所保留,求取最大公约数,才是可行之策。

  像四川峨眉山,游客的自驾车不能直接上山,可选择在风景区外围的多个停车场或游客中心换乘,最大的黄湾停车场靠近峨眉山市,有车位2600个,因车位不够,近年又扩增至近5000个,不仅有地面车位,还有地下车位。说起来是个停车场、换乘中心,其实也是游客拍照留念的景点,在“震旦第一山:峨眉山”的高大门楼下,游客纷纷拍照晒图。而实际上,黄湾换乘中心至峨眉山风景区的核心区,尚有两个小时的车程,但上山的游客并不感到无聊,因为游客坐上换乘车才知,山道是那么狭小,狭小也是一种风景,如果自驾车辆都随意进入,那么,在节假日必然会造成拥堵,这与莫干山十分相似。一旦发生事故,在弯多路窄的山道施救绝非易事。所以,山下的换乘中心,其实也是安全的预防与保障中心。有本地驾驶员称,外地车辆上山,尤其是上海和江苏的驾驶员,平常山路开得少,常有胆小的开到半山腰就打软腿,人为造成拥堵,被堵在后面的他,已多次“学雷锋”,替他们将车开到相对平缓的路段。

  对比外地的风景名胜区,我们发现,换乘中心、停车场这些基础设施,越来越成为风景名胜区的标配,是一个普遍做法。所以说,换乘中心的出现,也是利弊取舍、顺应市场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