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文字:   打印

物以“知”为贵的时代来了
时间: 2018-12-03 来源: 作者: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都说物以稀为贵,其实真正的“稀”是知识产权的“知”。只有创造新“知”,才有“贵”的机会,所以,近年来我县的企业纷纷在技术创新上争当先锋。据《德清新闻》报道,2018年新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出炉,我县的浙江正元地理信息有限公司、恒德建设有限公司、浙江天马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欧诗漫生物股份有限公司4家企业名列其中,入围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浙江正元成为全市首家获得高技术服务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称号的企业。截至目前,浙江正元累计成功申报软件著作权45个。而我县目前已累计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保持全市领先。

  众所周知,创办技术中心是要烧钱的,所以,尽管大家知道无研发就无出路,但仍有企业认为不一定划算,因为你三年努力不如人家三天仿效。

  但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氛围越来越浓的当下,创新驱动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的现实意义,而不是理论上的好听而已。最近,杭州一家智能制造领域的高科技公司,仅靠质押公司的知识产权拿到了江苏银行杭州分行发放的500万元贷款。

  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新办企业多为轻资产运营,厂房可能是租的,只有人才、设备和核心技术。按照传统质押方式,很难贷到款项。而这些新企业,并不是靠资金、土地、厂房这些别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去竞争,而是靠自己的创意、技术等立足市场,他们中的不少企业拥有知识产权,但这些无形资产一直处于沉睡状态,比如拿到500万元贷款的那家企业,就拥有100多项知识产权,但是,放款银行认为,现在的这些知识产权,远比一些有形的厂房设备还有经济价值,因为知识产权越来越有市场化的可操作性了。

  最近两三年,不仅在企业界,即便在个人消费领域,人们的知识付费意识迅速增强,被称为知识付费的爆发年。像知乎、果壳、喜马拉雅、荔枝微课等平台也迅速成长,整个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据广州联瑞专家了解,仅2016年,有知识付费意愿的用户就同比暴涨3倍,截至2017年3月,用户知识付费总规模达到100~150亿元,至2017年年底,这个数据又暴涨至300~500亿元——知识付费成了新“风口”。创造新知识,创造新技术,都会成为个人与企业“日子过得更好一点”的必由之路。

  据报道,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自己拥有的知识产权,被仿冒、山寨等的担忧也会被破解,可追溯、数字化、资产化的生态圈将逐渐形成,加之各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设立,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和市场的建立,知识产权的变现能力会越来越强。

  而事实上,山寨、仿冒的空间已越来越小。有坊间传闻,马云的阿里集团为避免招牌被不法利用,先后共计备案注册了六千多个商标logo及相关内容,像阿里妈妈、阿里爷爷、阿里奶奶、阿里哥哥、阿里弟弟、阿里姐姐、阿里妹妹以及阿里宝宝等商标都被保护起来了,若有人动歪脑筋,一定会偷鸡不着蚀把米。

  所以说,“造知识”必然比“造产品”更有主动力、竞争力,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这些研发机构,以后并非只是高大上企业才需要,而是所有立足于长远发展的中小微企业的标配,就像有个管账的财务部门一样必不可少。